近期,临沂市平邑县农村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各乡镇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工作人员冒着寒冷的天气进行渠道开挖、管道铺设等工作。
据悉,今年以来年平邑县被列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该项目涉及到平邑街道、仲村镇等11个行政村,自然土地总面积约2.67万亩,规划耕地面积2.05万亩。规划总投资2445.5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1.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89万亩,年新增供水能力330万立方米,年新增节水能力112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0万公斤,项目区人均增收可达311元,全县受益群众可达上百万。
为切实做好这项惠民工程,确保整个工程得到高质量完成,平邑县县委、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亲自挂帅,发改、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小农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为确保这项民心工程的顺利实施,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副职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项目建设中,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典型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效。在项目建成后,及时汇总建设经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重点县建设的激情。
严把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为把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县里采取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和质量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制推进。一是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将工程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签定目标责任书,挂牌督办,加压紧逼,形成了县、乡、村责任具体,任务明确,时限明晰的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了充分保证。三是严格资金管理。为确保投入到位,在县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及时配套资金200万元,优先保证小农水工程的资金需要同时实行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把5%的财政性资金作为质保金,待项目验收合格质保期满后付清,为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奠定了基础。
据平邑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丰程秀介绍:以前农民,浇地都是土渠、跑水、渗水厉害,浇一遍地需要4、5个人,得忙2、3天,不光费工、费时,地浇得也不匀实。该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5%。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为确保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王树民 车春林)))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