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中国农产品质量接受着世界的检阅。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截至8月初,农业部抽检的568个蔬菜水果样品合格率均为100%,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格率也为100。
多年来,农业标准化工作一直在全力推进。1999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设立了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资金。“十五”期间,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700余项、行业标准1800多项、地方标准7000多项,是此前农业标准总和的1.6倍;农业标准化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539个,建设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近3500个,示范面积8000万亩。北京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有1020家,贯彻实施的国标、行标、北京市地标等农业系列标准达1600多个;天津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257项,农业生产技术规程50项;江苏建设了60多个国家和省级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60多项……
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步入法制化轨道。2006年11月1日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调,“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200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农业部集中发布的各类标准就达325项。今年3月,农业部启动“助奥行动”,对助奥农产品提出的“四有”要求中,“有标准”就是一道硬杠杠。“这些标准在制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具体的生产过程、操作规范都有相应的标准。可以说,只要按标准生产,就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所叶志华研究员介绍,“十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这其中农产品质量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