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老村房屋严重受损,村民们只能在帐篷里生活。石棉县把生态移民扶贫和地震灾后农房重建有机结合,征求村民意见后,将他们搬迁到了山脚下的小水河边,并扶持魁沙村这样的贫困村开展种养业、基础设施建设、劳务开发等。
今年,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站上了新起点。扶贫标准提高到人均纯收入1196元,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再加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扶贫工作进入了开发与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
扶贫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达197.3亿元,比上年增加30亿元,信贷扶贫资金投入141.3亿元,地方各级政府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0多亿元。扶贫开发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的面貌和民生持续改善。统计显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通公路、通电的自然村分别达到总数的84.4%和96.8%,58.1%的农户喝上自来水、深井水,村村通了广播电视,乡乡有了卫生院,绝大多数贫困村建立了卫生室。
为帮助汶川大地震中受灾贫困村迅速恢复生产生活能力,扶贫部门启动了扶贫开发与防灾减灾、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的工作新领域,组织编制了51个极重和重灾县、4834个贫困村的《汶川地震贫困村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截至目前,灾区70%的贫困村已经启动实施规划,扶贫部门已进行了3批100个村的恢复重建试点,灾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正朝着逐步恢复正常的方向大步迈进。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116元,同比增加172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
展望来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说:“2010年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确保国家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努力实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