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互助、养儿防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传统的养老模式。2009年起,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这种模式悄然革新,原先只有城镇居民才享有的“社会养老”在我省12个试点县的农村成为可能。
“社会养老”步入农村
今年68岁的和县善厚镇早林村农民裴守才做梦也没想到,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垂暮之年,竟能与城里的“公家人”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
裴守才老人说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2010年1月27日”。是日,和县人社部门开始在各镇、村发放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裴老领到了他人生中第一笔养老金。回忆起那天的情景,老人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年轻时特别羡慕工人老大哥老了有退休金,老有所养。呵呵,现在咱们农村老人也有了。”
裴守才的幸福晚景得益于“新农保”政策。2009年8月,国务院部署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我省和县、当涂、铜陵等12个县随后成为新农保试点。
“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在支付结构上,新农保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前者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目前每月是55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