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福利待遇是基础。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不仅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更有利于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的平衡。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相对上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但是其他的福利仍然难以保障,抵御风险能力弱,仍然是城市的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确保他们劳有所获无疑有助于他们更有“底气”,也让他们更有干劲。
完善制度建设是关键。新生代的农民工不满足于城乡候鸟式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希望能定居城市,变成城市人。由于户籍的城乡的二元化及与户籍制度相捆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处于同样的困境时不能享受到城市居民所能得到的政府帮助,从而对城市缺少心理归属感。制度上的不完善还造成他们在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等上面的不公正待遇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外来人,从心里上因为自己是“乡下人”而更感自卑和遗憾。对定居城市的强烈要求与城乡二元的矛盾,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夹层人”的尴尬。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就要从制度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城乡人员流动机制,让乡里人有机会成为城里人。同时“农民工”的称谓就带有对乡下人的歧视,因此,让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还要从称谓上给农民工一个更适合也更“体面”的称谓。
关注人的发展是保障。80后、90后的农民工有着较高的素质,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相比上一代农民工他们更有主见,对知识的要求也更强烈,更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他们更有尊严,更体面的劳动仅仅提升劳动报酬是不够的,要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的环境,就要针对他们的思想状况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更关注他们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就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良好的发展机制,让他们有发展的舞台,用发展潜力吸引他们,激励他们。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