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强迫大学生农转非的闹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错乱的社会逻辑———高高在上的管制思维造就了“自愿不等于自由,尊重不等于放任”的强制借口;权力的指标可以毫无顾忌地干预“象牙塔”……
重庆市今年8月启动引人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未来10年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重庆市教委被指设立了10月底前转户率达到95%的目标,继而有些学校将目标和奖惩机制结合起来。而此种强制的核心,是将一纸城市户口视为城市化发展的目标,至于农民对于失去土地的忧虑、对于在权利与福利上的焦虑,都统统撇到一旁,完全没有意识到只有增加社保、住房等基础保障,城市户籍才能焕发魅力具有吸引力。
更离谱的是“强制”二字,更是赤裸裸地将当前一些官员的丑陋逻辑暴露无遗。根据重庆市政府网站的讲话材料,重庆市教育部门官员公开确定了“95%以上的指标”,要求“对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学校将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这位领导提出的思想就是“确立‘自愿不等于自由,尊重不等于放任’的观念”———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偷换概念,不自由哪里有自愿?不自主哪里有尊重?其实我们很多社会管理就是这样,官场语言大师以偷换逻辑或者道貌岸然的理由,推行“替民做主”“为民选择”的管制思维。
无法想像的是,为了完成“上级”指标,堂堂高校竟然可以威胁在校学生,“不转户口,你们的毕业证也会被扣押”;至于来自上级权力的意志,不分对与错,都可以强悍地进入高校“无条件执行”。大学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看不到,反倒学会了“动用手头资源吓唬公民”的做派,我没有强权,但我有毕业证、奖学金,我有任免学生干部的权力———而受到委屈的学生只能“声音发抖、必须匿名”才能表达不同意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等动用公共资源推行错误命令的行为,其实最是不该在大学里上演。
没有人永远不犯错,还要看犯了错误之后怎么做。30日重庆电子工程职院通过媒体回应,那些“认错”的语言也充斥了官场的做派,毫无知错就改的学界坦诚。多个学校的问题最后成为“个别院系个别教职工”的个别错误,错误只是因为“个别教职员工存在政策不熟、理解不深、方法简单的现象”,毫无权力的检讨、责任的承担。甚至还有不少“户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民生工作的重大举措,学院将把市委、市政府的惠民工程办好、办稳、办实”之类的空话套话。
强迫“农转非”的闹剧绝非偶然,它是一系列错误的汇总,一个个应有底线被洞穿。户籍怎么改、高校怎么办、权力究竟怎么用、学子权力怎么保护……这是一个值得全方位检讨的命题,这里面有我们认知社会扭曲逻辑的公开密码。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