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粮食继续增产,粮食总产量将超过5.8亿吨,粮食九连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是中国社科院2012年《农村绿皮书》发布的消息。绿皮书同时称,高成本、高价格、高补贴的时代已经到来,农产品价格、农业发展形势依旧严峻。
农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尽管存在九连增的可能性,但难度不可忽视。一方面,我国粮食总产量去年已达11424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8年增产,但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然不牢固,在高基数上保持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正如绿皮书中称,2012年粮食生产可能会遭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进一步扩大、粮食作物受灾范围有所扩大的影响。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认为,虽然连续丰收,需求的快速增长还没有放缓的迹象,但由于基数不断提高,增产的潜力面临着考验,所以供给偏紧的状况仍在加剧。农产品不仅出现连续逆差,而且逆差的数量在增加、面积在扩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表示,在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上,几个长期的约束条件和一些因素也需要重视。一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且我们抗灾减灾的能力也比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二是我国土地和水资源约束越来越紧,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困难越来越大,并可能成为长期制约因素;三是农民增收难度也会增大。因此,要保持农业继续增长,农民能够持续增收,还需更多政策推进和完善。
产量价格双双上涨原因何在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的丰收是国家管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举措。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4%,多种因素推动的食品价格上涨对物价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2011年谷物价格指数已提高到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如果我国粮食出现滑坡,农产品市场风险将急剧扩大,对稳定物价会带来更大压力。
然而,尽管我国粮食年年增产,但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以及农民生活消费价格呈轮番涨价的趋势,部分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实际消费价格水平差距过大。
对此,郭玮表示,中国现在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阶段,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不是在一个平稳的阶段上改变。产量上涨的同时,价格可能也是上涨的趋势。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朱钢认为导致上述问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农产品产销组织方式落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产销组织方式综合效率低下。
今年农产品价格总体回落
对于未来农业发展形势,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农产品价格上涨将是长期趋势。当前人口红利、资源红利都在逐步削减,包括生产要素在内的成本都在上升,短期内这个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从国内经济运行来看,去年以来GDP增长逐季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对农产品的需求,这种短时期内外部需求对农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国际角度来看,全球农业去年丰收,谷物产量23.23亿吨,这是近年来最高的产量。“23.23亿吨的产量意味着我们的粮食从全球角度来讲上涨不可能更快”。另外,最近一个时期由于中东局势导致石油价格高攀,仍然在100美元到120美元一桶。“100美元到120美元一桶,意味着粮食用于生物能源的拐点。也就是说,又预示着粮食价格还有上涨的势头。”最近一个时期全球粮食价格是比较低迷的增长态势,但长期来看,石油价格的上涨对粮食的价格又意味着拉动的作用。
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课题组的研究结果预测,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回落趋势,2012年受灾害和节假日消费旺盛的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农产品价格暂时性的上涨,由于多数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相对宽松,以及受到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监控,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