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别方法
早疫病
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上面有黑色同心轮纹和少量黑霉,病斑外面有黄色晕圈;茎部病斑同叶部病斑基本相似,但呈长圆形或梭形;薯块形成暗褐色圆形病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病斑下面组织干腐变褐。
晚疫病
多先从叶失或叶缘发生水浸状褪绿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到叶的大部甚至全部,并可沿叶缘侵人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叶片背面和茎部沿病边缘长一圈的霉,特别潮湿时,叶片正面也长出白霉。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变为褐色,没有白霉,叶片变脆,易碎裂。薯块发病,产生不规则紫色斑,稍凹陷,组织变硬,干腐,将病薯从病斑处切开,可见到皮下有一层较深的薯肉变为红褐色,潮湿时软腐、发臭。
二、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能有效地减轻两种疫病的发生。
2、建立无病种薯田
建立无病种薯田,保证种薯不带菌,在防治上非常重要。播种时,精选无病种薯,以整薯播种为佳;若进行切块播种,应严格做好切刀消毒;植株生长期间,应认真检查,发现病薯连根拔除,不让病株结带菌薯块,混入健薯中去;收获后低温贮藏,供播种使用。
3、严格处理种薯 温汤浸种
先将种薯在40~50℃温水中预浸1分钟,再在
4、进行药物防治
田间发生晚疫病中心病株或少量疫病病斑,即可开始喷洒药物。80%大生-M4 5600~5800倍液、或1:l:200倍波尔多波、或硫酸铜1000倍液、或40%多茵灵8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50%百菌清600~5800倍波、或25%叶枯灵250~400倍液,7~10天一遍,连喷2~3次。
5、加强田间管理
马铃薯生长期间,要加强田间管理,尤其在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做到“五沟“相通,排除明水,沥尽暗水,以降低田间湿度,抑止病害发生。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高培土,可阻止病菌深入地下,降低薯块发病率。干旱时,要及时灌溉,以小水隔沟浇灌为宜,可防止病害的发生蔓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