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废物和污水排放量剧增,成为农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老百姓投诉居高不下。
养殖与农民致富连在一起
从事畜禽养殖业,是我市农民近几年来发家致富的一个渠道。但由于一些中小型畜禽养殖场选址不当,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等,导致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环境纠纷日益增多,渐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环保工作的难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共有701家畜禽养殖户。全市每年产生的畜禽粪尿超过百万吨,折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近3万吨。一方面农村部分农民依靠养殖实现了致富的梦想;另一方面,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了乡村田野,给周边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养殖现状有点乱
据调查,目前一些养殖场点散乱无序。由于区域环境容量小,加上养殖场管理不到位,废水废渣乱排乱堆,排泄的粪便随意排入周边的水环境,造成附近群众灌溉水源受污染,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主要是畜禽养殖非规模化和养殖高度密集化,畜禽所产粪便数量大大超过其处理能力和合理使用能力,畜禽养殖私自化和分散化,导致粪尿随意排放和较难处理废弃物;各养殖场无粪便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只是人工清理后堆放,没有起到堆肥的完全效果,造成二次污染;养殖场距离民房较近,畜禽粪便因直接还田,造成局部土地污染严重。
据悉,造成这种情况的首先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畜禽养殖场的设置在《禽畜养殖业污染管理办法》《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对于中小型(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养殖场未作规定。
依照国家规定,对规模养殖场(3万羽以上)环保局有处理权限。但由于业主养鸡场未达到规模,环保局很难处理到位。
其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一些乡镇在招商引资及计划和实施发展畜禽养殖时,只注重了规模扩大,增加产出,而污染防治的投入明显不足。第三是养殖业主对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目前,全市养殖场履行环境影响审批手续的为数不多。不少养殖场点建于自己住宅附近和自家责任田,有的距居民集中区距离较近;有的养殖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规模,由于管理不到位,内外卫生环境水环境气环境都很差。
富民产业要真正富民
养殖业是致富农民的产业,针对养殖业出现污染情况,环保专家呼吁,凡属规模养殖的,有关部门应督促业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相关污染防治措施,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养殖场要有规模且选址必须合理,可由目前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可以打破镇村组的界限,建立几个集中养殖小区,既节省配套费用,又利于污染处理。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防治和减少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今年3月,市环保局开展了包场镇刘浩片区畜禽养殖试点整治,组织召开整治工作现场会,对不符合整治要求和未达到整治效果的养殖户依法实施了行政处罚,整治效果较明显。在此基础上,环保局开展了对全市701家畜禽养殖户进行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市政府。今年8月,环保局又集中力量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百日行动”,对55家没有治污设施周边河道污染严重的养殖户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提出了专项整治任务,配套建设相应的沼气池或化粪池氧化塘粪便干湿分离机隔声降噪恶臭处理等污染防治设施,并逐步实施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工程。同时,清理疏浚养殖场周边被污染的47条河道。通过整治,逐步化解畜禽养殖污染,为解决农村养殖污染找到一条出路。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