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山市太平乡方虎公路北侧,一个个钢架稻草混合,农民“造”的鸭舍建在稻田里,绿色的稻田簇拥着黄色的鸭舍,绿黄反差,吸引眼球,惹人好奇。
去年,太平乡核心村村委会主任姜振波在“四个率先“的引领下,注册了密山市盈收水稻专业合作社;今年,流转核心村庄兴村土地7500亩,通过流转土地组建合作社,实现“盈余丰收”。
合作社在公路边,种植鸭稻1000亩,稻田养鸭子1.85万只,由单一种植向立体种植转变,由传统种植向绿色种植转变,由卖粮食向“卖生态”转变。
稻田养鸭又称“鸭稻”,让鸭群与水稻昆虫水生物杂草等构成食物生物圈。鸭粪取代化肥;鸭子走动,活水流动,防治病害发生;鸭子吃虫,代替农药;鸭子啄食,代替除草剂,有助于植物对土壤养份的吸收。”鸭稻”不喷洒农药化肥除草剂,水稻成为有机水稻,鸭子成为生态鸭。
稻田成了创业园。水质是天然水库水;太平村处第二积温带上限,地表温度高,日照时间长;土地营养丰富。好水好土地好空气好温度,适宜发展有机水稻。姜振波借鉴外地的经验,种植鸭稻1000亩,水田养樱桃骨鸭,实现立体养殖。
稻田成了动物园。鸭子栖息在钢架稻草混合的人工鸭巢里;休闲在稻田埂上;嬉水觅食在稻田里,蜂飞蝶咏,蝉鸣蛙叫,寂静的稻田多了几分喧闹。
稻田成了生态园。一只鸭子一天排出粪便100克,一万只鸭子一天产粪便1吨,1.85万只鸭子一天产粪便近两吨。水田一年亩减少农药化肥使用35公斤,鸭粪改良板结的土壤,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形成了鸭吃虫吃草——鸭粪肥地——稻谷绿色的生态链。
稻田成了增收园。“互联网+农业”让鸭稻网上热销,生态成为了卖点。北上广的客商买的就是生态。广州真本销售公司上海新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与盈收合作社签订200吨有机大米订单合同。
鸭子施肥,土地“大补“;鸭子助耕,稻谷生金。
姜振波站在田埂上,看见嬉水的鸭群,看见拔节抽穗的水稻,丰收的喜悦早早地挂在脸上。亩产水稻350公斤,每亩产有机米210公斤,一斤订单价格20元,亩收入8400元,纯收入4400元;鸭子在稻田里“如鱼得水“,吃的饱,心情好,长得快。秋天,一只鸭子纯收入40元,等于一亩地增收600元。鸭稻亩收入5000元,比普通水稻多收入3800元。范士友 记者 于海彦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