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技术攻关
新技术让黑土地更具生机
时间:2016-11-08 00:50:59来源:作者:

粮食生产,耕地土壤是最坚强的基础支撑。近年来,伴随新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应用,我省独有的广袤寒地黑土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经破题——

  虽然现在地里没什么活儿了,但姚宏亮一有时间就会到他的稻田地里“坐坐”。他说,“坐在地边,看着长势正旺的稻秧,心里可敞亮了。”

  姚宏亮是全国种粮大户延寿县加信镇太和村农民。因为连年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肥,他的水稻基地的耕地土质彻底变了样:一是疏松了,“脚踩上去松松软软,像发面馒头似的”;二是色儿深了,“又变成黑土了”。姚宏亮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这地可有‘劲’了,插秧刚一个多月,就长到25公分左右高‘棵’了十四五个‘杈’;那些施用化肥常规生产的地块,稻秧比我的要少六七个‘杈’!”

  无害高产“新招法”日益受推崇

  姚宏亮对耕地的养护可不仅仅是换个肥料种类,还有他自己发明的“高科技”——获得国家专利的覆膜有机水稻专利生产技术。这种技术既为稻秧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温条件,又封闭了杂草的生长空间,以最安全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有机水稻生产最挠头的除草问题。正是这个专利技术和施用肥料的改变,让姚洪亮的耕地实现了稳步增产。

  如今在我省,越来越多的农民都开始认这个“理儿”——要高产,要打好粮,得在耕地上做文章。这一点,入行生物肥料生产领域10多年的黑龙江省虹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张海山感触很深。他说,现在农民的观念跟过去不一样了。因为用生物肥料比化肥的投入要大一些,过去我们刚开始推广时,农民一听价就摇头走了,但现在,只要效果好养地又增产,就掏钱。近几年公司的销售量直线上升,产值平均每年都以50%的速度增长。

  和生物肥料一起被广大农民青睐的,还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大豆蚜虫绿色防控赤眼蜂天敌利用黑土保护及风沙盐碱土改良等一系列支撑种植业无害化生产的新技术新招法,尤其是在绿色食品的生产中。记者从省绿色食品开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我省经过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已经达到6430万亩。借助科技的支撑,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基地农家肥使用量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9%,化肥使用量减少43.8%。通过连续多年的开发,绿色食品开发主产区主要土壤环境指标和江河水质均优于周边地区。一些大型绿色食品基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过去提高了80%。

  护黑土耕播新技术渐成体系

  “垄向区田”“保护性耕播”“扎压耕播法”——在东北农业大学采访,记者听到了许多新名词。每一个新名词,所包含的是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成果和与之配套的机械机具。背后蕴含的则是“治理水土流失遏制耕地土壤退化实现耕地可持续发展”等等关乎黑土地未来关乎黑龙江未来粮食发展的重大科学命题。

  在我省,有不少处于山区半山区的坡耕地。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水土肥的流失,尤其是富含有机质的表层黑土的大量流失,不仅造成粮食减产,更是耕地土壤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如此,由于以往重种地轻养地的短视观念不合理的耕种和耕翻作业,已使我省令人艳羡的肥沃黑土地遭受重创,恢复性利用和保护性利用已迫在眉睫。为此,近年来我省农业科技战线倾注大量心血,致力于保护性耕播技术的研发推广。

  “垄向区田”即是其中之一。这种技术专业名叫垄沟筑垱水土保持技术,是东北农业大学沈昌蒲教授自1988年开始探索研创的垄沟筑垱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它是在垄沟中间隔一定距离修筑土垱,使垄沟间断形成一个个小蓄水池,使雨水均匀分布,不产生径流,从而解决了强降雨和弱入渗的矛盾,从源头耕地上实现了水土保持的治理,省工省时,增产明显。这项技术不仅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还在现实生产中得到大量推广应用。实践证明,不仅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还使大豆平均增产10%玉米平均增产8%左右。

  农业专家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方面已经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初步形成了技术理论体系和一些生产模式与之相配套的农机具。由于我省地域广阔,耕地种类呈多样性,有很多农业及其机械化技术都居省内外前列,如深松耕法免耕法等,近几年还研究出许多新耕法和配套机具,如低湿地高垄平台配套机械残膜回收机械大豆窄行密植平播作业玉米移栽机械等,伴随这些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应用,黑土地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经破题。

  培肥新理念科学“进补”黑土地

  近几年,省土肥站专家们的最大感受是下乡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忙,各县市建设区域配肥站的呼声越来越大,广大农民对好的施肥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让他们忙碌不已的一个原因,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自2005年以来,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在我省已经实施七年,先后有87个县(市区单位)实施了该项目,建立标准化验室87个,采集化验土样85.8万个,建测土区域配肥站235个;至2011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8亿亩次,指导服务农户987万户,增产粮食134.8亿公斤,节本增效263.7亿元,其中仅为农民节约肥料成本就多达15.2亿元。

  “按照规划,全省应建365个测土配方施肥区域配肥站,目前建完的有235个。”省土肥站站长胡瑞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了区域配肥站,就能让农民在家门口买到针对自己所种作物地块适合的配方肥,省钱增产又不污染环境,所以他们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非常认可。“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科学的施肥技术,它可以减少肥料对土壤的负面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养分失衡和理化性状,但对提升土壤有机质的作用还相对有限。”

  胡瑞轩认为,针对我省目前的耕地质量现状,科学地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应以提升土壤有机质为核心。这方面,农业发达国家主要通过秸秆粉碎还田休耕和种植绿肥来实现,但由于气候原因,秸秆粉碎还田在我省尚不适用。胡瑞轩说,通过大量调研和实验对比,推广施用有机肥料应是当下我省提高土壤有机质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这件事而广泛宣传,积极推广,甚至是奔走呼号,希望能通过立法和政府补贴来推动实施。”(记者刘淑滨张桂英)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