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高温天气慎防鱼类中暑
时间:2009-10-14 00:00:00来源:作者:
     鱼类的中暑现象的本质原因是长时期高温、无雨的天气造成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所以避免“热死鱼”的关键就是水质调节。  南方地区夏季温度高,特别是在台风登陆前,天气闷热,酷热难挡,长时间在室外工作的人容易中暑,土塘养殖的鱼类也容易中暑。近段时间,我区多处发生“热死鱼”的现象,根据我们的分析死鱼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鱼塘水温过高或产生温跃层导致水质因子急剧变化(如溶氧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硫化氢的产生等)致使鱼类应激死亡或中毒死亡;二是由于高温条件下高密度的养殖模式有利于细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和传播,从而引发鱼病(特别是出血病)的大规模爆发。归根到底,鱼类的中暑现象的本质原因是长时期高温、无雨的天气造成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所以避免“热死鱼”的关键就是水质调节。我们采取下措施可以缓解或消除这种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1、 适时排灌避免水体老化。定期排出底层水体,并加新鲜河涌水,提高或稳定水位(建议鱼塘平均水深保持在1.8~2米之间),减少因水体蒸发造成对养殖密度的影响。但注意加注的新水其温度应比鱼塘水温低3~4摄氏度,加水时用竹帘或彩条布散开下塘,切忌大排大灌。  2、 适时开启增氧机改良水质。通过增氧机的运转不但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还可以促进水体对流混合避免分层,同时还可以散发水中有害气体。高温季节应当在白天10~12点时开动增氧机,消除底层水的氧债,提高整个水体氧的储备。晚上可根据水质、天气情况调节开机时间。若水中氨氮等有毒物质含量高,天气闷热,或水质过浓时,应提早开机。  3、 合理使用药物调节水质。天气过热,水质变化快,也容易变坏,采用科学的理化手段,如全池投放水质调节剂、增氧剂,可以达到降低水温,净化水质、增加溶氧的效果。此外,高温天气要注意控制浮游植物的过量繁殖,一旦水色太浓,透明度低于15厘米,就容易造成夜间鱼类缺氧浮头,或由于藻类突然大量死亡而引起的水质败坏、缺氧现象。因此应根据鱼塘的具体情况,采取换水,或泼洒微生态制剂或其它方法调节鱼塘水质,控制藻类繁殖,使鱼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  4、 改变投喂时间,减少投饵次数。高温季节投料时间应控制在早上8点前,和下午6点后进行;中午11点至下午4点是表层水温最高的时候,不适宜投喂。同时鱼在饱食后耗氧量会增加,抗应激能力相对下降。所以高温季节不宜让养殖鱼类过分饱食。投喂量应控制在正常时期的70℅。有条件的可以在鱼摄食的区域局部搭设遮阳网,起局部降温作用。  5、 慎用药物。高温条件下部分外用药物的毒力会增强,容易造成养殖鱼类应激死亡或中毒死亡;一般建议采用调节水质的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在确有必要用药治疗时应选用二氧化氯等较温和的消毒剂;避免使用烈性药物。用法用量应听从执业渔医的指引,不能擅自加量使用。使用消毒药物应尽量冲得稀淡,泼洒时做到全池均匀泼洒,塘四边和上风处适量多泼,以确保全池药物均匀。同时酷热天气应尽量不使用渔药。  6、 加强日常管理,遇有情况及时处理。养殖户应常备增氧剂、盐、大苏打等水质改良药物。同时确保定供电设施的正常。加强巡塘,及时捕捞死亡的鱼并做深埋处理,防止病原体的蔓延。发现病鱼及时检查尽早预防和治疗。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