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部科教司消息,2009年农业部组织遴选了100个主导品种和60项主推技术,其中农作物品种78个。
一、水稻品种17个
天优998: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以及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作早稻种植。
博优998:海南、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陆两优996:福建北部、江西、湖南、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中早22:浙江衢州、金华及生态类似地区作早稻种植。
金优207:广西中北部、湖南、江西白叶枯病轻发区和湖北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晚稻种植,以及贵州海拔700-1200米区域作一季中稻种植。
赣鑫688:江西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丰两优一号: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以及安徽、湖北鄂西南山区以外地区、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中浙优Ⅰ号:浙江、湖南、江西作一季中稻,广西作单季早稻或中稻种植。
Ⅱ优航2号: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Q优6号: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以及湖北鄂西南山区以外地区、湖南山丘中稻种植区域作一季中稻种植。
内香2550:云南、贵州、重庆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宁粳1号: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辽星1号:辽宁的铁岭、沈阳、辽阳、盘锦等稻区种植。
吉粳88: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中熟稻区、辽宁东北部、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赤峰、通辽南部、甘肃中北部及河西稻区种植。
龙粳14:黑龙江第二积温带(活动积温2350℃)地区种植。
垦稻12:黑龙江第二积温带种植。
湘晚籼13号:湖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的地区作双季或一季晚稻种植。
二、小麦品种15个
川麦42: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种植。
鄂麦18:除恩施州等山区以外的湖北各麦区种植。 扬麦13:安徽、江苏淮南麦区种植。
扬麦16:淮南麦区推广种植。梭条花叶病毒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郑麦9023:黄淮冬麦区南片河南中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长江中下游麦区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种植。
周麦18:黄淮冬麦区南片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百农AK58:黄淮冬麦区南片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烟农19:山东亩产400-500公斤地块,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北地区以及山西南部中水肥地种植。
济麦20:黄淮冬麦区北片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北部高中产水肥地种植。
皖麦50:黄淮冬麦区南片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淮麦20:黄淮冬麦区南片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南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麦田种植。
邯6172:黄淮冬麦区北片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和山东中上等水肥地,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麦田早茬种植。
石家庄8号: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西中南部和山东中上等水肥地种植。
小偃22: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中高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宁春4号:宁夏山川水地、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延山并灌区、土默川井灌区、甘肃、新疆、山西、陕西、广西种植。
三、玉米品种16个
郑单958:黄淮海夏玉米区,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新疆2600℃以上积温地区种植。
浚单20:河南、河北中南部、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
东单60:辽宁、吉林省四平南部、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山西、北京、天津及陕西省延安地区春播种植。东北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丹玉39号:辽宁大部分地区、吉林省晚熟上限区种植。
农大108:东北、华北、西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和西南玉米区种植。在纹枯病流行区应慎用。
登海11号: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玉米区和四川、重庆等适宜地区种植。在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区应慎用。
沈单16号:辽宁、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西部春播区和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夏播区种植。
鲁单981: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
兴垦3号: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吉单27:吉林省东西部等早熟区及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中单808: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四川、云南、湖南春播种植。防止倒伏。
京单28:北京、天津两市,河北夏玉米种植区种植,内蒙古呼和浩特、额尔多斯、兴安盟、通辽、赤峰≥10℃活动积温2750℃以上的地区种植。在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高发区应慎用。
丰禾10号:吉林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种植。
蠡玉16号: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北京夏玉米区,吉林中晚熟及内蒙古≥10℃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三北6号:辽宁北部和东部、吉林中南部晚熟区、河北北部春播区及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在丝黑穗病、玉米螟高发区应慎用。
中科11号: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
四、大豆品种13个
中黄13:华北北部、辽宁南部、四川等地春播,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天津市及陕西省南部等地区夏播种植。
黑河38号:黑龙江第四积温带种植。
北豆5号:黑龙江北部第四积温带种植。
合丰45: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做主栽品种、第一积温带下限做搭配品种种植。
合丰50: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中南部、新疆北部昌吉地区春播种植。
蒙豆14号: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中南部、兴安盟北部地区春播种植。
吉育47号:吉林省吉林、延边、白山早熟地区种植。
中黄35: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和山东北部地区夏播,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部、甘肃中部、辽宁锦州、瓦房店和沈阳地区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豫豆29号:河南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山东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晋遗30号:山西中部、甘肃中部、陕西中部、宁夏灌区春播种植,在山西南部地区可夏播种植。
南豆12:四川中部、东部夏播套作种植。
华夏3号: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中南部和江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黑农48: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五、棉花品种9个
鲁棉研28号:山东、豫东豫北、河北中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种植。
鄂杂棉23:湖北棉区种植,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中棉所49:西北内陆棉区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区种植。
科棉6号: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安徽种植。
邯杂98-1: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湘杂棉12号:湖南棉区种植。
豫杂35: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北部及中东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麦田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新陆早33号:北疆、南疆的早熟棉区种植。
新陆中35:南疆中熟棉区种植。
六、油菜品种6个
青杂5号: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及甘肃、青海两省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蓉油12号:长江上游的四川、贵州、云南(玉溪地区除外)、重庆和陕西汉中地区的冬油菜主产区及类似生态地区种植。
中农油6号: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丰油701:长江中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秦优7号: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华双5号: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七、马铃薯品种2个
中薯3号:北京、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安徽等中原二季作区春秋两季种植和福建、广西、湖南等冬季栽培。
中薯9号:华北中晚熟主产区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山西大同和忻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市、陕西榆林中晚熟及华北一作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