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的最前面 (以下简称棚前)种植的蔬菜,容易最先染病,成为全棚的发病中心。有许多病害会由此向棚室其他部位传播,菜农需了解大棚内的特点,改变其环境条件,从而控制病害。 由于全棚覆膜上的水都由棚前流到地上,局部湿度大,造成了棚前区域高湿的小气候。为蔬菜真细菌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几乎所有真(细)菌性病害喜欢潮湿环境,故棚室中的茎、叶、果部病害多由此开始发生,是病害发生的源头。黄瓜霜霉病、蔓枯病、细菌性角斑病、疫病、褐斑病,茄子绵疫病、褐纹病、早疫病、细菌性叶斑病、褐色圆星病,辣椒疫病、白星病、黑斑病、褐纹病、细菌性叶斑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和叶霉病,在棚前都易早发生并由此向全棚传播。所以棚前的积水要设法排走。湿土上要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喷药时对棚前的植株要喷细喷匀,同时注意尽早摘除或剪除病叶、病果。 棚前空间高度低,温度变化大。晚上棚中的空气冷却后沿着棚膜下降,会使棚前温度最低;白天棚前属见光最好的地方,温度高,易生日烧和萎蔫。在低温阶段,此处蔬菜易受冻害和冷害,如叶片变红,原因是低温抑制了根系对磷元素的吸收。 棚前是放风的地方,尤其在气温较高的时段,这里是主要放风口,因棚前的蔬菜正对放风口,有时风速大水分蒸发快,会导致植株萎蔫,也会因风速大使果实水分过度蒸发。皮薄的品种还会引起果实发生小裂口,产生皴皮果或围绕果实发生裂果,在番茄上常发现这种果实,菜农称为涮圈果,皴皮果和涮圈果都属生理性病害。要从放风时间、放风量大小上预防,也可通过喷水或喷膨大素预防。 棚前与棚外只有一膜之隔,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有相当长的放风时间,棚内棚外是连通的,所以有些害虫可以由此进入大棚,所以在放风口设置防虫网是十分必要的,即可防害虫进入大棚,又可防病毒病随虫传入。病毒病在棚前早发生相对严重,为防虫传病毒病危害,除设置防虫网外,还要铲除大棚外部附近的杂草,尤其是茅草等宿根性杂草,定植前后对棚内外的蔬菜及杂草、树木喷用杀虫剂,以杀灭传毒害虫。常用的杀虫剂是吡虫啉等杀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农药。 由于棚前这部分高度低,菜农操作管理不便,观察病情不易,喷药常被忽视,常是病虫害防治最薄弱的地方,又是病虫害的多发地和初发地,易进一步引起全棚蔬菜发病。对于不少病害只要重视了这个区域的防治就保住了全棚。有时只要摘除最初发生在这里的少数病叶病果,就可避免在全棚发生蔓延。因此菜农可由观察棚前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棚中蔬菜病虫害发生动向,提前做好预防。(山东省寿光市果树研究会 殷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