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台风造成我省部分农作物受灾及灾后生产自救对策
时间:2009-12-29 12:31:52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刘玉
    一、台风影响实况     7月29日开始,我省受第八号台风“凤凰”外围云系影响,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普降暴雨,部分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部分地区伴有7级以上的大风。据7月29日08时-8月2日11时高密度雨量站资料,淮北部分地区、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累计雨量在50毫米以上,其中沿淮中东部、江淮大部、大别山区、沿江和皖南山区超过100毫米,200毫米以上的降水集中在皖东的滁州市、江淮南部的巢湖市以及沿江东部的马鞍山市和皖南山区的黄山市等,其中,滁州、全椒、含山累计雨量超过500毫米。 同时,部分乡镇出现了7级以上的大风天气。     二、台风对安徽农业的影响评估     适时的降水补充了农田水分,利于作物生长,但部分地区的集中强降水和大风天气给我省在地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早稻:沿江江南地区的早稻自7月中旬末开始收割,强降水来临前早稻收割已近尾声,由于收割期多晴好天气,对早稻的收晒、归仓十分有利,大部分早稻已顺利归仓;此次集中强降水、大风天气将影响少数未收割归仓早稻的收晒,对全省早稻的产量影响不大。     2、晚稻:目前晚稻栽插正在全面展开。此次“凤凰”带来的降水满足了晚稻栽插对水分的需求。但大风、雷电、暴雨天气条件不利于农民下地栽插;同时,部分地区由于雨量过大,正待栽插的晚稻田受淹,影响晚稻栽插进度,也使刚移栽的部分晚稻苗泡在水中引起泛苗。     3、一季稻:江淮一季稻处于拔节期并陆续孕穗,沿淮一季单晚处于分蘖拔节阶段;大风造成部分一季中稻倒伏,并利于南方稻飞虱迁飞,加重本地稻飞虱流行。由于降水分布不均,滁州、巢湖等地累计雨量超过300毫米,部分超过500毫米。这些区域雨量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内河水位猛涨,各中小型水库溢洪,积水无法自排,形成严重的内涝和洪涝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受淹,土壤肥力流失严重,给在地农作物造成危害,严重影响一季稻的正常生长。但由于水稻对水涝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强,只要淹没顶小于5天,退水后加强田间管理仍能恢复生长。其它一季稻种植区累计雨量大部分在50-150毫米,对正处于需水关键期一季稻的生长较有利。     4、秋收旱作物:各类秋收旱作物正处在旺盛生长时期,沿淮淮北夏玉米陆续抽雄,夏大豆普遍开花,并陆续结荚,甘薯进入薯块形成期。由于旱作物主产区集中在沿淮淮北,而淮北地区的累计雨量除部分地区超过50毫米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均在10-30毫米,淮北北部不足10毫米,大部分地区雨量适中,这对补充旱作物农田水分十分有利。但由于7月下旬初普降暴雨、大暴雨,一些低洼田块仍有积水,加之此次沿淮等地降水超过100毫米,加重了这些区域内涝的发生;同时旱作物抗涝能力差,如积水不能及时排掉,将影响该区域旱作物的生长发育。另外,大风也造成部分高杆作物倒伏。     5、棉花:我省棉花正处在花铃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风、强降水导致部分棉花蕾铃脱落,同时,田间长期积水,水分过多会引起上部秋桃少且晚熟,下部荫蔽烂铃多,易造成棉花减产。一般淹水没顶不超过24小时,排水后棉株会出现轻微萎蔫现象,幼蕾脱落,叶片发黄,无死苗现象,只要灾后补救措施及时、得当,棉花恢复生长较快。沿江地区是我省棉花主产区,此次大风强降水将造成这些区域的棉花产量损失。     6、其它:大风造成农业设施毁损,影响蔬菜和瓜果正常生产。     据各市县上报的灾情数据,截止8月2日8时,本次强降雨过程已造成巢湖市农作物受灾面积63147公顷,成灾面积43230公顷,绝收面积8997公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4750万元。其中巢湖的含山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0000公顷,成灾面积14000公顷,绝收面积4000公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2日11时,滁州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7750公顷,成灾面积27750公顷,毁坏耕地面积40公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2325万元。其中,滁州的全椒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7059公顷,其中:水稻1076公顷、其他农作物6295公顷;农业损失18089万元。滁州的来安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5200公顷。     三、天气趋势与生产自救对策     据省气象台最新预测:8月2日下午和夜里全省阴天,沿淮到沿江有中等阵雨或雷雨,部分地区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他地区有阵雨或雷雨。8月3日白天:全省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其中江淮之间南部和江南部分地区中到大雨。     目前,降水仍在继续,局部地区仍有可能出现暴雨、大暴雨,各地要加强防范,继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减轻暴雨洪涝灾害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此建议:     1.各地要在降水间隙迅速组织劳力对农田内外三沟进行排查,做好田间三沟的疏通、清淤工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2.各地要切实加强雨后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扶理倒伏的作物,使作物尽快恢复生长;中耕除草,增施“补伤肥”。同时台风外围影响后的高温高湿天气极易引发各种病害,应根据当地病虫情报,及时防治病害。     3.对受淹的作物做到能保则保,不轻易改种补种,后期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减轻作物损失。对一季稻淹没顶超过5天,棉花淹没顶超过24小时,出现死苗乃至绝收的田块,应尽快排水补种速生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等生育期较短的作物。或者咨询有关专家改种其它作物,慎重选择改补种作物种子,保证改补种作物能按期成熟。     4、对沿江江南双晚稻田,要及时查苗补苗,栽插后受淹出现泛苗现象的田块,以及因雨水过大还未栽插的晚稻田,要尽快排水移栽、补栽,以免耽误农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