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育秧技术要点(一)——湿润育秧技术
时间:2009-12-29 12:33:12来源:中农兴业作者:扬帆
一、确定适宜播量   适宜的播种密度对培育壮秧起决定性作用。湿润秧适宜播种量应根据移栽叶龄和水稻品种的繁茂性来确定,决定于移栽期的叶面积指数。当秧田的叶面积指数达4左右时秧田分蘖停止,进入茎蘖滞增叶龄期。个体繁茂的水稻品种到达茎蘖滞增期的播种量较低,株型紧凑的水稻品种到达茎蘖滞增期的播种量较高。同一水稻品种移栽秧龄大的播量宜小,移栽叶龄小的播种量可适当增大。   二、秧田肥水管理   1、播种至第二叶抽出。此期主攻目标是扎根立苗防烂芽,提高出苗率。主要措施是湿润灌溉,保持沟中有水、秧板湿润而不建立水层,直至第二叶抽出,以协调土壤水气矛盾,供应充足的氧气,促进扎根立苗。   2、二至四叶期。此期的管理关键是及时补充氮素营养,促进3叶期及早超重(秧苗干重超过原籽粒胚乳重量),保证4叶期分蘖。主要措施是早施断奶肥和逐步建立水层灌溉。⑴早施断奶肥。3叶期末秧苗由异养向自养阶段过渡,及早供应氮肥促进秧苗顺利度过生理转折期形成壮苗,就能促进秧苗在进入4叶期时开始分蘖。氮素断奶肥在2叶期初施用,3叶期发挥作用,上色并超重,4叶期出现同伸分蘖。氮肥施用不能过多,以免造成氨中毒。一般每亩施尿素5-7公斤。⑵逐步建立水层灌溉。2叶期后秧苗叶片逐步增多增大,蒸腾作用加强,叶和根系通气连接组织已经形成,可以建立水层以满足秧苗生理和生态需水。在田间建立水层,能促进土壤的氨化作用,有利于秧苗对氨态氮的吸收;可以抑制好气性腐霉菌繁殖,防止青枯病发生;能缓解气温剧烈变化对秧苗的影响;能调节土壤pH值向7靠近,防止土壤盐渍化。   3、四叶期至移栽。此期的主攻目标是促进分蘖,提高苗体糖氮积累量,并调节适宜的碳氮比(一般为1:14),为提高秧苗移栽后的发根力和抗植伤力打好基础。主要措施是施好接力肥和起身肥。⑴看苗施好接力肥。施好接力肥能使秧苗从4叶期起就进入旺盛分蘖状态,形成叶蘖同伸壮秧,并在移栽前3-5天苗色开始褪淡,提高抗植伤力。根据秧龄长短确定是否施用接力肥。5-7叶期移栽的中苗不需要施用接力肥,应着重在基肥和断奶肥中用足肥量;移栽叶龄在8叶以上的大苗,可以在4叶期施用接力肥,这样到移栽时正好肥效减退,秧苗叶色褪淡。施肥量以在施肥后1个叶龄上色、移栽前1个叶龄开始褪色为宜。离移栽叶龄短的,施氮量可少些;反之,可多些。⑵施好起身肥。在叶色褪淡的基础上,于移栽前3-4天施起身肥。此时施肥可以使秧苗移栽时达到氮入苗体、叶未上色、新根初萌的状态,有利于防止植伤和增强发根力,促进活棵分蘖。一般每亩施尿素5-7公斤。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