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07-08年安徽省农业科技入户主推保护性耕作技术
时间:2009-12-29 12:36:19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李玉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抑制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灌溉次数,能保水、保土、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表沙尘漂移、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作业时间、延长生育期、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节省劳力、清洁农村环境、有效利用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该技术通过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事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粮食丰产、农村清洁、资源利用的有机结合,同时有助于妥善解决农村废弃物处理及清洁环境。保护性耕作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省工、省时、节约费用,不仅可以降耗,而且可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少了机械动力和燃油的消耗成本。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一年两熟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     该技术与传统翻耕技术相比,冬小麦可减少1-2次灌溉,每亩节水40-80立方米,节约灌水15-25%;秋季收玉米或大豆、播小麦减少4道作业,夏季收小麦、播玉米或大豆减少2道作业,全年每亩节约田间作业用油4-6千克。     该技术一般使小麦增产5%、玉米增产10%或大豆增产10%,玉米或大豆每亩减少作业费用25-30元,小麦减少作业费用30元、减少灌水费用20-30元,两季共节约成本75-90元。     ⑴秸秆与地表处理技术。三夏处理小麦秸秆主要是将秸秆和杂草切碎到20厘米左右并撒匀。如果小麦联合收割机携带秸秆切碎抛撒器时。可以不进行秸秆处理。三秋处理玉米秸秆主要将秸秆切碎到5-10厘米左右并撒匀。当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时,秸秆已经切碎撒开,可以不进行秸秆处理。播种后秸秆覆盖率不低于30%即可。土表处理是平整地面、灭除杂草等,以提高播种质量。     ⑵免耕施肥播种技术。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关键,需用适合的免耕播种机来完成。除满足正常的种肥数量,种子株、行距要求外,播种机要有良好的通过性、避免被秸秆杂草堵塞,小麦播深3-4厘米,玉米播深5-7厘米,肥料要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与种子之间保持3-5厘米的距离,播种后覆土镇压良好。播种时动土面积要小,应不大于总面积的30%。尽量采用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条龙作业。     ⑶杂草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杂草与病虫害防治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又一项关键技术。杂草防治措施主要是播种后喷除草剂,玉米生长季节进行人工和机械除草,小麦生长季节及时喷除草剂。病虫害主要采用农药拌种预防,发现病虫害后及时喷洒化学药剂或其他方法杀除。     ⑷深松土技术。保护性耕作取消了翻耕,但机器作业及人畜仍不断压实土壤,因此,需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深松。一般采用离地间隙大、强度好的柱铲式深松机。     适应地区:淮北及江淮丘陵旱地麦-玉米/豆轮作区。     2、小麦-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     ⑴小麦秸秆还田。在小麦机械化收割过程中,将小麦秸秆粉碎,均匀分布在地表;或留高茬还田,小麦机收时留茬30-40厘米,切碎的秸秆均匀覆盖于地表,再施入水稻基肥,耙地,进行水稻抛秧或移栽。     ⑵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收割水稻和粉碎稻草,将水稻秸秆覆盖于田间,耙匀稻草,施入小麦基肥,旋耕灭茬,机械播种小麦。     ⑶栽培管理技术。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配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分蘖。     适应地区:江淮、沿江稻麦轮作区。     3、油菜-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     ⑴油菜秸秆还田。油菜收获时从植株有效分枝处收割,其上部收籽,中下部留高茬还田。油菜荚可直接撒入农田,秸秆可粉碎后撒入农田。     ⑵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收割水稻和粉碎稻草,将稻草秸秆覆盖于地表,耙匀稻草,施入基肥,旋耕灭茬,播种油菜。     ⑶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油菜秸秆还田需配合施少量磷钾肥,稻草还田后要早施氮肥,避免水稻苗期氮素供应不足。     适应地区:江淮及沿江江南油稻轮作区。     4、双季稻连作地保护性耕作     ⑴早稻秸秆还田。早稻收获后将新鲜稻草切碎均匀撒在地表,或收获早稻时留高茬(水稻株高的1/3-1/2)。配合使用秸秆快腐剂,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施入水稻基肥,旋耕灭茬,进行水稻抛秧或移栽。     ⑵晚稻秸秆还田。用联合收割机适时收割,稻草均匀覆盖地表或留高茬还田。播种后季作物前,使用秸秆快腐剂清茬灭草,施入基肥,旋耕整地后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     ⑶栽培管理技术。施肥水平按其产量水平和前茬秸秆还田数量而定,稻草还田后要及时追施氮肥,确保秧苗健壮,搞好病虫害防治。     适应地区:南方双季稻种植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