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导贺雪峰《人民论坛》撰文说,去年一年,各种农产品轮番涨价,“菜贵伤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年开春以来,菜价持续下跌,山东农民因此自杀,“菜贱伤农”成为人们的新议题。
其实,在最近20年,菜贱伤农的事情几乎年年发生,且在菜贱与菜贵之间存在恶性循环:菜贵,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供过于求,导致菜贱;菜贱,农民减少种植面积,供不应求,导致菜贵。农民逐利的冲动和中国规模庞大的农户,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极为庞大的果蔬生产能力,所面对的却是相对狭小的市场以及几乎没有通过储藏来缓解供求紧张关系的现实,一旦市场供过于求,势必菜贱伤农,而一旦供不应求,又导致菜贵伤民。
目前出现的菜贱伤农的问题,不是流通环节的问题,也非生产环节的问题,而是在中国特殊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必然结果。某种意义上,这种市场波动是无法克服的。也只有从改变社会结构等本质问题上入手,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对“菜贱伤农”的不当解读会扩大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是收集相关信息,提供市场预警,加强安全监管,减少市场波动的幅度。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