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醴陵市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刘毅

醴陵市地处湘东,现辖2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61个农业村,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3万人。全市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52万亩。其中水田50.9万亩。油菜生产是醴陵农业的一大优势。通过多年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目前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的重要产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无公害化,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为积极推行“种养共抓、调粮扩油”的战略,加快了农业区域结构、用地结构、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以“双低”油菜产业为突破口,大力推广中丰油730、湘杂油2号等优质品种。我市已成为全省“双低”油菜的重点产区。2012年全市油菜种植10.15万亩, “双低” 杂交油菜良种推广率达到100%。种植规模逐年增加,产业化经营机制正在形成,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油菜产业发展现状

1.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双低油菜生产日益向优势区域集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进一步打破。东北乡和西南乡片形成大面积连片覆盖势头,双低油菜集中产区,占全市油菜种植面积的76.8 %,为优化双低油菜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中央出台的(油菜粮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双低油菜生产的发展。单产由2006年的68.7公斤增加到2012年的102.5公斤。双低油菜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为确保油料的基本供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油菜种子供应、农机作业服务、标准化生产、加工等生产***务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经营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的蓬勃发展强劲势头,促进了双低油菜产业建设向纵深挺进。

4.竞争力不断增强。2012年双低油菜品种优质化率达到99.9%,比2006年提高了25.6个百分点,双低油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提升了油菜竞争力,有效拓展了市场。

5.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在优质化、科技化、产业化、市场化等多个环节中获得的收益不断增多,生产效益稳步提升。据对船湾双低油菜优势区的典型调研,2012年种植双低油菜每亩实际纯收入216.8元,双低油菜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比2006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双低油菜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促进区域内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耕地质量下降,极大地影响了油菜生产效益和发展后劲。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议各级财政适当增加油菜专项扶持资金。

3、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市油菜产业化经营正处于起步阶段,体油菜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缺乏,难以带动一项产业兴起,资源优势难以成为产业优势。

三、主要产业需求

1、大力开展油菜品种筛选试验。筛选一批熟期适中、优质、高产、抗倒品种作为主导品种,以适应油菜三熟制和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2、狠抓油菜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着力推广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作为当前油料生产的主推技术,搞好双低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实施万亩双低油菜示范,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果。

3、加大双低油菜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双低油菜生产技术宣传培训,重点是加强对基地农户、种养大户、村社干部的技术培训,增强其科技意识,提高科技水平。

四、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到2016年力争油菜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双低油菜播种面积100%以上,全面实现“双低”化,平均亩产达到130公斤以上;全面实施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加快油菜机械化生产进程,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规模,无公害认定面积达到20万亩;重点扶持2个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创建2个油脂知名品牌,实行产业化经营。

(二)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油菜主产区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油菜生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推动油菜生产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当务之急是引导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培育油菜生产大户,努力提高油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3、狠狠社会化服务体糸建设。大力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良种统供、施肥统测统配、农机统一作业等专业化服务,提高油菜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4、大力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以主攻单产为目标,以优质高产良种、菌核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促进关键技术转化,加快现有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辐射推动全市油菜生产发展。

5、加大资金投入和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精心组织实施国家油菜良种补贴项目,探索良种补贴资金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挂钩,努力提高补贴资金效益。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设立油菜生产大户、先进生产村、乡镇奖励资金,充分发挥奖励资金促进油菜生产发展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农民这一投入主体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民营经济、个体增加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6、积极推进油菜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重点油菜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其产业带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结机制,深化产品开发,培育壮大龙头,促进市场流通,重点支持油脂公司的发展。

7、实行无公害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治理好农业生产环境,对农作物逐步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并搞好监测,建立绿色食品示范园区,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同时,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企业的技改力度,实施品牌战略,积极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标志。

8、大力推进油菜政策性保险。积极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油菜保险业务,鼓励和引导农户投保,降低生产风险。

五、目前承担的主要任务

(一)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的工作任务

1.筛选适应湘东生产区域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开展优质、高产品种生产试验与示范,研制轻简高产栽培技术、机械化生产应用技术,提供本区域的油菜生产技术服务。

2.完成油菜生产常规性调查任务、病虫草害的监测任务、测产及品质监测取样任务。

3.及时反映区域内油菜生产季节性和突发性问题,协助甲方对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二)三熟制地区油菜丰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1. 负责组织实施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筛选1-2个适合于三熟制地区油菜生产的早熟品种,成熟期达到三熟制产区生产要求。

2.针对本区域油菜生产特点,开展三熟制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

3.集成三熟制油菜丰产关键技术,开展早熟油菜“丰油730”等品种生产示范。

4.以示范基地为样板,辐射示范1000亩以上,通过生产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带动本市双季稻区油菜生产。

六、对十一五油菜产业体系工作的看法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的支持和指导下,筛选了2-3个基本适应三熟制生产要求、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深入开展了油菜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肥料高效使用技术,初步制订了三熟制产区油菜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并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无论是试验研究还是示范推广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全面提高“稻-稻-油”的综合生产效益,促进“稻-稻-油”三熟耕作制的稳步发展,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加大研究与示范。

1、早熟油菜品种筛选。进一步加大早熟油菜品种的选育与筛选力度,使现有油菜新品种的成熟期提早5天,能保证早稻在4/25前移栽。并兼顾油菜的机收性状。

2、油、稻、稻品种搭配和栽培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油菜和早晚稻品种的选配,及早稻迟栽条件下的最佳播种期、播种量、移栽密度等高产栽培技术。

3、提高油菜综合经济效益。重点研究一菜两用技术,提高油菜种植比较效益,增加农户种植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醴陵市农业局 帅海洪)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