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高级畜牧师、监测处处长杨泽霖分析指出,规模化养殖程度低使得上游菜牛供应减少,造成下游牛肉价格上涨。
杨泽霖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世纪80年代,农户淘汰的一些劳动力水牛、黄牛,被宰杀后当作牛肉进入消费市场。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耕牛被机械取代,养牛的农户减少。同时,肉牛的规模化养殖程度并没有生猪高,现在人们对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原先供应不能满足市场。同时,草料、人工、运输成本增加不断推高养殖成本,加之国家对肉牛养殖扶持力度较小,多重因素叠加导致肉牛养殖利润低,养殖户饲养意愿下降,甚至纷纷退出。
如何破解牛少价高的难题?杨泽霖指出,一是政府要鼓励农户养牛,给予养牛户和养猪大户一样的土地、税收、保险等政策扶持;二是推广标准化养殖、生产,保障供给,平衡产业链利益格局,实现良性循环。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