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地处武陵山脉中段,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中部,辖10个镇6个乡,土地面积1745.8平方公里,人口30.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6%。保靖县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主战场,国家及省政府的扶贫攻坚优惠政策对保靖县优势特色产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现就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2014—2020年)产业发展新模式及扶贫攻坚思路提出如下建议,仅供湖南省人大民族侨外事务委员会“关于开展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情况调研的实施方案”的调研组参考。特就有关保靖县柑桔、黄金茶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及建议如下:
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1、柑桔产业开发现状:自80年代初以来,保靖历经三十余年柑桔产业大开发,现已形成1000吨以上基地村31个、10000吨以上基地乡镇7个。全县柑桔总面积由1980年的零星种植总面积2016.3亩,发展至1985年末桔园面积4447亩,近85年始,全县进入椪柑开发高潮历15年之久,柑桔基地快速扩建成园,柑桔产业开发成为当时全县农村农业工作一道亮丽风景,也成为保靖县产业扶贫见效的第一大优势特色产业,期间县农业局抓住农业部定点扶贫保靖的良机。开展农业项目申报,并实施集雨节水旱作农业及中低产桔园改良项目,柑桔产业建设为当时的比耳、黄连、马王、隆头、大妥、毛沟、复兴、梅花、龙溪、阳朝等11个乡镇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保靖椪柑成为全县第一产业品牌曾畅销于重庆、四川、河南、河北、北京、上海等省市。历经三十余年的柑桔产业开发,全县柑桔总面积稳定在17.54万亩,农村农业人口人平柑桔园拥有面积达0.64亩—0.67亩,正常年景下,柑桔产量稳定在6.5—8.5万吨。自2005年以来,随着全国各地柑桔产业大规模兴建,基地受益面积相继逐年增加,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及保靖柑桔品质的制约,产业效益一年不如一年,近5年来全县柑桔产业处于微利或亏本生产境地,柑桔产业年产值由最好年份的1.1—1.2亿元,跌至近两年的7500万元左右,这其中30%的桔农因产业致富,30%的桔农因产业获微利,20%桔农处于保本生产,20%桔农处于亏本生产,导致管理粗放甚至放弃管理乃至桔园抛荒面积在2.6—3.2万亩左右。柑桔商品率也从曾经高处的96%下降至近年来的70—82%。
2、黄金茶产业发展现状。绿茶产业是保靖县优势传统产业,“保靖黄金茶”是我县古老而珍稀的特异地方品种资源,因其具有适采期早、产量高、品质好而闻名于州内外。自九十年代中期,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黄金茶无性扦插繁殖成功,自2001年开始,全县在当时的堂朗乡黄金村相邻村开展黄金茶开发,连续13年来县政府将黄金茶育苗及基地开发列为每年度相关单位及乡镇的年度目标管理,对促进黄金茶产业开发起到逐波推动作用。2005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了黄金茶的品种登记,品种定名为“保靖黄金茶”,由于“保靖黄金茶”独特的香、绿、爽、浓的品质,被省内外茶学专家誉为山区农民致富的绿色金矿。异地扦插育苗的成功,助推保靖黄金茶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历经十三年的大力开发,全县以吕洞山区域为重点,黄金茶园总面积达4.69万亩,2013年已受益可摘面积2.52万亩,春茶总产100吨,产值6000万元,预计年内黄金茶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成为近年十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县区域产业开发助推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建设典型。“保靖黄金茶”也成为目前保靖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正在省内外起着广告作用,大力推介保靖农业工作,也成为保靖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又一产业典范。
二、存在的问题
1、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的“优势”逐年丧失优势地位。柑桔产业作为保靖第一大产业,为保靖农业工作及农民增收发挥了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建设作用,示范效果显著,为当时农民致富奔小康及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显示了巨大的产业效应。但自进入十一五期以来,全县椪柑出现滞销,优质品率在以3个百点以上逐年下降,商品率以2个百分点逐年下降,柑桔产业在55%的农户已成为保本生产及微利生产产业,全县有近3万亩桔园已接近无人培管及抛荒态,如不创新产业开发模式,在2015年以后至2020年,全县柑桔产业将进入慢长产业的自生自灭期。
2、黄金茶特色产业开发中的市场拓展滞后。一是今年的春茶已初步显现市场竞争泛力趋势,部分茶农茶叶销路不畅,产品积压现象将在夏茶时节更为突出。二是茶园建园质量比以往有所下降,对部分茶园管理出现粗放型,在全县大面积发展至15—20万亩基地,存在可行性重估问题,值得县政府及县茶叶办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化进程低,严重影响了全县黄金茶产业开发和产业预期效益。
三、建议
1、坚持产业“三位一体、整建制乡镇”开发原则。一是要着眼于在十二五期至十三五期内着力于柑桔、黄金茶两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品牌建设,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产业市场竞争力。在迁陵、复兴、毛沟、碗米坡、清水坪、比耳、大妥7个乡镇开展柑桔品改,构建优势产业群;在葫芦、夯沙、水田、阳朝、普戎、水银5个乡镇兴建黄金茶优质生产基地示范带,以区域乡镇成建制推进,促进全县建成10万亩优势黄金茶生产基地。
2、建议国家项目支撑产业建设。申请国家纳入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项目,立项扶持保靖柑桔、黄金茶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是项目支持,在保靖县建设柑桔品改优质接穗苗圃1000亩,为保靖高节换种品改7—10万亩中低产劣质果园提高项目支持,每年度改造1.5—2.0万亩,每亩进行品改接穗及肥料资金补贴500—1000元。二是建立黄金茶母本园200亩,建设标准化苗圃500亩,实现工厂化育苗,确保黄金茶基地扩建对茶苗的需求。县政府整合各类农业发展资金,每年捆绑各农业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对柑桔、黄金茶产业予以资金支持,申请国家项目扶持1.2—1.5亿元,以加大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充分发挥“一方多元”的农技推广网络作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两大优势产业建设的作用,保靖现有柑桔专业合作社22个,参会农户3266户,带动周边村农户2587户,辐射柑桔产业基地7.09万亩。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2个,入会农户1412户,带动周边村1076户,辐射黄金茶基地1.32万亩,力争十二五期末,建设柑桔专业合作社达3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达20个,政策优惠引进茶叶加工企业3—5个,以推进柑桔、茶叶产业化进程,使柑桔优质品率和商品率以每年5个百分点提升,至“十三五”期末分别达到70%和95%以上。茶叶产业实现亩纯收入5000元,预期商品率达98%以上。优势春茶产值占年内总产值70%以上。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推广作用,加大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业技术专干50人,送到省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培训110人次以上。二是加大对科技示范户及产业大户的村民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户2万人次。三是着力推进柑桔和茶叶标准化生产,建立建设好3—5万亩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3万亩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协助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和生产,着力提升两大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加快营销市场网络建设。围绕柑桔、黄金茶两大产业,培育发展经纪人营销队伍200人以上,建立县级财政按柑桔销售每千吨、黄金茶销售每吨预以相当标准的产业销售专项补贴优惠政策,在全国重点城市设立产品进大超市及建专卖店100个以上。
6、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县,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充分用好用足“民族区域自治法”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推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政策;进一步提供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阳光工程”项目投入。加强特色产业劳动力的技术培训。(保靖县农业局)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