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早稻生产等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集中育秧为重点的早稻生产和玉米扩面等春耕生产工作。早稻已于4月25日前移栽基本结束,春玉米播种超过90%,春耕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4月18日,省人大副主任徐明华一行到益阳调研农村合作组织。从南县、沅江市、资阳区一直看到赫山区,对全市的早稻生产给予高度评价。省人大徐明华副主任说益阳的早稻生产使他感到很惊讶,一是没想到抛栽这么早;二是没想到抛栽这么好;三是没想到机插秧发展这么快;四是没想到早稻面积增加这么多。
(一)早稻集中育秧有新突破。今年省农业厅下达给全市水稻集中育秧任务126万亩,其中早稻不少于101万亩。根据4月13—20日全省早稻集中育秧县集中育秧面积非交叉验收报告,我市六个项目实施单位早稻集中育秧任务有新的突破。全市早稻集中育秧秧田面积吻合率达99.43%,能实现108.62万亩的大田抛插面积,超过任务面积7.62万亩。南县、大通湖区、沅江市、资阳区、赫山区和桃江县的早稻集中育秧秧田面积吻合率分别为100.05%、100.4%、99.1%、99.1%、100%,98.3%;能抛插的大田面积分别为16.01万亩、11.57万亩、23.97万亩、8.13万亩、39万亩,9.94万亩。
(二)早稻面积落实有新突破。通过狠抓早稻集中育秧,促进了全市早稻面积恢复性增加。根据对全市早稻集中育秧检查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乡镇早稻面积明显增加,其中,桃江县石牛江镇、大粟港镇近年来首次消灭了双季稻空白村,早稻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3000亩和1500亩,赫山区会龙山街道早稻比上年增加2000亩。今年全市能够实实在在增加早稻面积5万亩以上,其中桃江县、南县和赫山区分别增加2.5万亩、1万亩和1万亩。力争全市早稻236万亩、一季稻计划55万亩、晚稻计划257万亩,玉米28万亩目标任务的实现。
(三)遏制耕地抛荒有新突破。从2010年开始,我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以遏制耕地抛荒等为主要内容的“三项行动”,把遏制耕地抛荒作为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和有力抓手。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益阳市耕地耕作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同时市监察局和市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出台了《益阳市粮食生产工作问责办法》,定期开展遏制耕地抛荒的督查行动,加强耕地抛荒治理。经过连续多年的努力,遏制耕地抛荒成效显著,湖区没有耕地抛荒,山丘区零星存在,稻田摊晒竹凉席面积逐年大幅度减少。今年经监察、农业等部门的联合督查下,全市没有发现一起连片面积2亩以上的耕地抛荒,零星抛荒面积累计不超过10亩。
(四)机械化育插秧有新突破。全市早稻集中育秧各项目实施单位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育秧大棚基础设施建设,共新建钢架简易育秧大棚13.1万平方米,超过了历年育秧大棚建设面积之和。在育秧大棚建设面积的突破性增长的带动下,全市早稻机插秧面积比去年大幅度增加。据市农机局统计,全市早稻机插秧面积有望达到65.5万亩,比去年增加39.9万亩。大通湖区被确定为全市机械化育插秧整建制推进区,全区新建简易钢架大棚167个,面积80160平方米,72个行政村中有51个村推广了早稻机插秧,全区早稻机械化育插秧7.63万亩于4月20日前全部插完。在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获得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在品种搭配、秧苗病害防控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特别是麻地膜在早稻机插育秧中的应用推广,对提早机插、防止立枯病和拥挤死苗效果显著。
(五)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有新突破。根据省农业厅安排,我市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任务为:双季稻整建制推进县1个,双季稻整建制推进乡3个,另外万亩示范片28个,其中早稻万亩示范片10个,晚稻万亩示范片14个,玉米2个,马铃薯1个,旱杂粮1个。一是早稻高产创建区100%的集中育秧,4月18日前全部抛栽(机插)完毕,基本苗14—15万/亩;二是所有早稻高产创建区中都有一定面积的机插;三是严格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期、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耕机收的“六统一”方式组织生产;四是办点人员全部到位,每月20天吃住在点上。
(六)工作责任落实有新突破。据统计,全市共培育育秧主体6395个,落实集中育秧点6999个,落实并加强了集中育秧点“一点两人”台帐的建立,落实“一点两人”责任人员3427名。各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先后共举办303期培训班,培训29050人次,印发相关资料44.7万份。在浸种催芽的关键时节,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专家2200多人次分布到各集中育秧点开展技术指导,各集中育秧点没有出现烧包、烧种、死苗,确保了早稻集中育秧工作落到实处。
(七)玉米挖潜有新突破。一是努力扩面。全市新增玉米面积2万亩,其中安化县增加1.5万亩,桃江县增加0.5万亩。二是选用优良品种。春玉米主要选用临奥1号、东315、科玉6号等杂交玉米品种。三是适时早播。至4月22日,全市春玉米播种超过90%。四是机械播种出现好苗头。安化县和桃江县今年统一集中采购玉米自动播种机30台,玉米机械化播种方兴未艾。五是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除省农业厅安排安化县2个万亩示范片外,桃江县按农业部的标准自建一个万亩示范片。
二、主要措施
在近年来全市粮食生产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起点上,今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为确保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和完成,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措施,为我们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尤其是抓好今年早稻生产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水稻集中育秧领导小组,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将粮食生产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确保了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市人民政府3月19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益政发[2013]7号),将全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0万亩,粮食总产245万吨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明确了扩大双季稻种植、全力抓好集中育秧、大力发展以玉米为主的旱杂粮生产、继续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确保晚稻安全齐穗和遏制耕地抛荒六项工作重点,出台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技术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力度与加大种粮大户扶持力度四项主要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市人民政府与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签订2013年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胡忠雄市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新任市委书记到任会会议上将粮食生产作为全市四项重点工作之一移交,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4月11日,胡忠雄市长到赫山区专门调研粮食生产,并于4月13日主持召开粮食生产工作座谈会,强调县、乡两级一定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当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困难,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市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谢寿保副市长多次下乡调研春耕生产及粮食生产,在早稻浸种催芽的关键时期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挥、调度春耕生产。4月10日,由谢寿保副市长带队,组织各分管农业区县(市)长和农业局长召开全市早稻集中育秧流动现场会,亲自部署春耕生产和全年粮食生产工作。各区县(市)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赫山区、沅江市和南县今年继续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一票否决制度,其中南县厂窖镇2012年绩效考核因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未完成被一票否决就是先例。桃江县将粮食生产纳入对乡镇绩效考核范畴,分值调高到2分。其分管副县长李畅和作风扎实,敢作敢当,不分休息日和节假日,实地了解情况,并现场联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到田间地头,指出问题,限期改正到位。否则该乡镇年终绩效考核粮食生产单项取消计分,以此确保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加大宣传报道。各区县(市)注重通过宣传引路,切实提高抓粮食生产的思想认识。通过出动宣传车辆、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送手机短信、制作墙体广告与宣传板块、印发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报道水稻集中育秧、高产创建和粮食生产,使水稻集中育秧等深入民心。宣传报道真正做到了电视上有头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字、墙上有广告、路边有标语、路口有横幅、田边有标牌,收到了很好的舆论推动效果。
(三)严格督查考核。为了确保全市粮食生产任务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市县两级3—4月共开展了不定期的春耕生产专项督查23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月19日至22日,在春耕播种如火如荼之际,市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早稻生产暨集中育秧开展了督促检查。此次督查行动,结合各区县(市)2013年粮食生产责任状的要求,有的放矢,并且以此为契机,再发动、再落实、再鼓劲,确保了今年全市春耕生产的良好开局。
(四)落实资金投入。为切实搞好集中育秧,确保成效,各地加大了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目前,全市投入粮食生产的财政资金达8880万元,其中专项用于发展早稻集中育秧的财政资金达5260万元,有效保障了集中育秧的物资供应。
(五)强化技术服务。春耕伊始,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集中精干力量,下到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市县两级技术人员下乡服务近2500人次,举办培训班303期,培训农民近30000人次。针对粮食生产的特点和需要,全力抓好品种选择、秧田选择、浸种催芽、播种下泥、秧田管理和插秧机选择等,为早稻生产暨集中育秧工作任务的完成发挥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为了应对灾害性天气,各地开展加强保温育秧、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控制水稻直播等培训、宣传,引导农民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六)认真总结经验。为了总结经验,比学赶超,4月10日,全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早稻集中育秧流动现场会。市人民政府谢寿保副市长、各区县(市)分管领导、农业局长和市农业局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实地查看了桃江县、赫山区、资阳区、沅江市、大通湖区和南县的早稻集中育秧情况,并在南县召开了点评会议。市农业局何伟良局长对今年早稻生产前段工作进行了点评小结,同时全部署了后段工作。市人民政府谢寿保副市长充分肯定了早稻集中面育秧所取得的突破性成绩,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搞好跟踪服务,实现早稻高产丰收目标,同时要求从“压单扩双”、遏制抛荒、技术服务等方面着手,确保全年粮食生产总目标的全面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一定程度下降。原因有二,首先是受粮食价格下降的影响,目前晚籼稻谷价格为125—140元/百斤,较去年同期下跌了10—15元;其次是受湖南大米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事件影响,目前,广东等地超市将湖南米全部下架,兰溪米市出现萧条迹象,187家米厂大部分处于歇业状态。在不利形势面前,一方面农民惜售,另一方面加工企业拒收,对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二是个别地区集中育秧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原来的水稻单双季混栽地区开展早稻集中育秧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效果不尽人意。因此,个别地区往往避难就易,造成宜双区的一季稻“插花”种植现象难以根治,集中育秧增加双季稻面积、减少一季稻插花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水稻直播面积仍然较大。全市的湖区是早稻直播的发源地,直播习惯根深蒂固。近年来受益于较为有利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直播产量不低,再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尽管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部分农民仍然在顽固地坚持这一落后的生产方式。因此,要实现市政府提出的杜绝晚稻直播,早稻和一季稻直播面积控制在10万亩之内的目标任务难度很大。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