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近年来有所缓解,但农村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在加速推进城镇化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造成城乡环境二元化格局主要原因有:首先,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将一大批落后的、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转嫁到农村。而这些规模小、分布散的乡镇企业大多设备简陋,随意排污,难以进行集中治理,使得农村环境污染呈现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相交叉的复杂态势。其次,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城乡环境一体化的观念,实行城乡有差别的环保标准,忽视农村的环境保护。甚至把农村作为垃圾填埋场。第三,部分农民缺乏生态农业技术,又单纯追求农作物产量。一方面,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另一方面,将可加工成有机肥的禽畜粪便直接排放,导致了农村污染累积。
要打破城乡环境二元化格局,须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有所作为。为此,笔者建议如下:
一要完善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应尽快制订出台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源头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官员考核体系,建立对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问责制。
二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改变过去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做好生态园区、生态社区的规划,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在鼓励乡镇发展和承接外来企业落户的同时,要坚决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说“不”。对建设项目严格执行“ 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整改、关停,甚至取缔。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不断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