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时间:2015-11-26 04:23:17来源:作者:

  【摘 要】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印度逐渐由一个食物短缺、 贫困人口数量庞大的农耕国家转变为粮食供应自给、 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文章分析了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验, 并提出了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印度;农业;农村;经验;启示

  中国与印度由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因素,两国的农业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与印度相比,虽然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减少贫困和整体经济增长上发挥了更多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方面。鉴于印度和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相似性,印度经验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中国和印度都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典型国情:中国和印度同为人口和农业大国,并且人均收入水平低,农村人口占较大份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成为两国政府致力追求的目标。中国和印度农业和农村改革的背景具有相似性。

  中国和印度都有小农经济的传统,改革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印度自独立以来,财政危机和赤字成为影响和推动改革的主要原因,印度农业改革开始于对工业和贸易结构的调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国是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标,实施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为开端的自下而上的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和印度逐步从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发展成自由开放的成功经济体。

  虽然中国和印度农业正在飞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和印度的贫富差距都日益明显,对于减少贫困人口的数目,中国和印度任重而道远;快速发展所造成的资源短缺和土地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两国面临的同样的重要问题。两国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学习对方经验,这对继续和深入两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

  1.印度政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印度政府历来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为农民提供酬劳形式的支持价格政策,实行最低价保护,有效地防止丰年粮价暴跌,谷贱伤农的现象。二是务农农民基本不纳税。印度的个税起征点以年摘要:

  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印度逐渐由一个食物短缺、贫困人口数量庞大的农耕国家转变为粮食供应自给、农业发展势头迅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

  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文章分析了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验, 并提出了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2.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印度一跃成为全世界软件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印度开始形成了一个地区性、全国性的农业信息化技术网络。印度的农业信息化革命开始于1988年,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在IT方面,电信部门提高了因特网站点建设水平;扩大宽带,在农村大力发展网吧、网亭计划,并对购买计算机和软件的农户减免个人所得税。在电信方面,政府设立了呼叫中心、广播和电视频道。一般而言,农民进行电话咨询是免费的。印度政府还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发展农业无线网络计划,这种网络通过开往农村的公共汽车向农民提供每天至少两次的农业信息和气象信息。此外,印度国家信息中心还建立了若干专业性的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以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预防自然灾害、提供农业信贷服务。

  3.发达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印度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贫富悬殊,但是印度社会保持了多年来的和谐与稳定,这与其有着媲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有着密切关系。在印度,年老和无劳动能力的农民可获得政府津贴,贫困农民可享受建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和享受购粮低价政策,印度中央和各邦法律都规定了农民雇工以日工资60卢比为标准的最低工资线和全年不低于100天的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失业问题;而印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典型的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农村医疗体系建设,形成了以保健站、初级保健中心和社区保健中心为主体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并实行所有国民享受免费医疗的政策。印度农村医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既保证了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又兼顾了弱势群体和富裕阶层人民的医疗需要,体现了社会公平。在这些政策的保护下,印度政府保障了农民在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基本权利。

  4.形成了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农业合作社一直被印度认为是实现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方法。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并在许多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印度农村的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各种合作社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强乡村经济力量、加强商品流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印度,基本上每个农民都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并通过合作社获得一定收益。印度农业合作社形成了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储存、运输各环节紧密连接,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特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虽然印度乡村工业存在资金和技术投入低、规模小、劳动密集、农产品不分级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印度大工业对落后的农业和农村反哺不足的缺点。

  二、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促进政府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印度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印度政府从粮食价格、生产资料补贴、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组织、金融支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大刺激并保护了农业的发展。中国政府一直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土地改革、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减轻农民负担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农民人口众多、抵御风险能力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特点,多措并举,在农业保护力度、完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等。

  2.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农村网络普及率相对较低,而印度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在扶农网络、农业推广、农村信贷等方面领先于中(下转第170页)-166-2014.6(总422)World Agriculture国。因此,实现信息化建设对接农村信息需求也应成为中国农村建设中的重点。

  3.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首先要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保障水平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成效的关键指标,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期盼。其次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立法建设,确保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最后,要积极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之间相互衔接的办法,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缩小城乡差距。

  4.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印度的农业合作社的农村普及率非常高,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信贷于一体的完整体系,并发挥了显著的效果。目前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普及率不高,现有合作组织也存在区域分散、组织分散、规模小、管理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推动和完善农业合作社也已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A.古拉蒂,樊胜根.2009.巨龙与大象———中国和印度农业农村 改革的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春光.2009.国外“三农”面面观[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刘海玲.2009.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考古(3):322-324.

  廉海东.2009.印度保障穷人的有效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3):11.

  宋志辉.2009.印度的农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4):126-129.

  王军杰.2011.印度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的完善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8):126-129.张怡恬.201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729/c367084-22364731. html.

  张博,李思经.2010.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62-66.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