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亚平自1979年9月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分配到辽宁省植物保护站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期间, 由于工作一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尽职务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先后被省植物保护站聘为农业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国家级推广研究员技术职称,并为辽宁农业植保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项亚平在长期从事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中,先后具体负责蔬菜、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病虫测报与防治工作。较突出完成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与防治工作任务,为辽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在农作物病虫测报与防治工作上有新的突破。主要包括:一是熟悉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制定与发布病虫预警预报与科学防治预案工作。年综合发布病虫预警预报信息几十期,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及时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收效较好。二是经常深入实际, 了解病虫害发生态势,解决防治难题,并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引导广大农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适时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工作,提高防治效果。依据不同时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防治,一般年份可挽回粮食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左右。三是发挥植保体系优势,积极推广和开发有效药剂,强化与装备植保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较好控制病虫危害,为农业增产增效,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倡绿色植保,安全用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全省推广杀虫灯、防虫网、黄板等物理措施防治害虫同时,有重点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为实现农产品安全无害化的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她在农业植保战线工作多年,取得较为优异成绩,获得国家、省农业主管部门奖励。一是在1998—2003年度中先后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评为先进工作者称号4次。
二是主持制定了水稻、花生、玉米安全控害技术规程,为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有力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实现主要农作物农业标准化零的突破。三是先后参与完成主要农业科技成果有: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农业厅科技进步奖1项。
此外,参编农业植保科技著作2部,撰写科技论文数十篇,其中,获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和CSPP第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1篇,获辽宁省植保学会优秀论文多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