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随着国内小麦制粉企业的集中开工,其对原粮的收购需求呈现恢复性增长,而面粉等副产品价格的坚挺回升,也有助于提振厂家对小麦现货的收购意愿。与此同时,出于对国民经济通胀,以及全球范围内粮价连年上涨的心理预期,节后农民对手中存粮(小麦、玉米)挺价、惜售的行为仍十分普遍,贸易商不愿意提价(农户)收购和转销(工厂),共同促使政府公开竞拍的托市小麦成为节后面粉厂眼里的“香饽饽”。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安徽竞拍区域托市麦交易整体回暖,重旱区节后参拍意愿回升显著
本周三(2月16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国家临时存储小麦(含跨省移库)竞价销售交易会,本次计划交易小麦719,905吨,略低于前一次(1月26日)拍卖的721,272吨,本次实际成交246,785吨,成交率为34.28%,均明显高于前一次的77,372吨和10.73%。
本周举行的此次最低收购价格临时储备小麦竞拍交易会上,无论是各等级小麦的实际成交量、成交比率,还是成交价格区间都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如上所述,去年以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持续干旱,加上农民手中存粮比重持续降低、挺价待涨为主,加上节后贸易商提价收购(小麦)的意愿不强,促使制粉企业转向使用政府定向销售(底价补贴)以及公开竞拍的临储小麦。
值得注意的是,节后,去冬今春受旱一直较为严重的山东省,托市小麦成交情况明显回暖,此次计划销售白小麦639,802吨,实际成交174,028吨,成交率27.2%,成交均价1899元/吨;相比较之下,节前1月26日全省计划销售白小麦649,743吨,实际成交仅33,388吨,成交率低至5.14%,成交均价为1894元/吨。
其二,河南托市麦竞拍“新年新气象”,重旱区节后参拍意愿回升显著
本周三,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受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委托,河南省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举办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此次共计投放最低收购价小麦377.74万吨,与前一次(1月26日)的378万吨相当;然而,本周当地举行的拍卖会实际成交托市麦50.58万吨,成交率为13.39%,均远高于前一次交易的8.6856吨和2.30%,成交均价也略有上升。
综合分析,现阶段而言,2010年托市小麦(非08、09年的低质临储麦)开始受到市场“青睐”,主要得益于制粉企业季节性的加工需求,以及全球范围内看涨谷物价格的心理预期。与此同时,由于美元汇率近期筑底回升,国际原油期货盘中振荡走弱,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面临高位宽幅调整,不过,本周四盘中,美国期货市场棉花、玉米价格飙升,加上市场传闻中国政府可能调低部分农产品进口关税,对小麦等周边农产品价格带来提振。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