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17日联合发布《2011-2020农业展望》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世界粮价将继续高位运行,而农产品(000061)市场价格波动也将持续。
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和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当天在经合组织巴黎总部共同发布报告。报告预测,未来10年全球农业产出年均增长率将从前10年的2.6%降到1.7%。谷物实际平均价格将比本世纪第一个10年上涨20%,肉类价格将上涨30%。
为此,古里亚和迪乌夫共同呼吁各国政府加强政策协调,消除贸易壁垒,加大农业投入,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共同应对挑战。
报告说,未来10年,气候问题、能源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库存减少、农业生产增长放缓等都是加大市场波动的因素。总体来看,粮食价格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
报告还指出,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均食品消费增速将高于其他地区,食品当中植物油、食用糖、肉类以及乳制品的需求增长将最快。
去年以来,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全球粮食价格一路走高。对此古里亚指出,粮价上涨能增加农民收入、刺激产量提高,相信短期内粮价将回落到正常水平。但去年来的粮价暴涨对发展中国家低收入群体造成严重打击。
迪乌夫说,抑制粮价高涨和减少市场波动的关键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增强脆弱群体对价格波动的承受力。
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也是今年法国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期间的主要议题之一。为此,包括经合组织和粮农组织在内的10个国际组织已于6月初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联合报告,给定于22日和23日在巴黎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作决策参考。(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欣)
粮价上涨压力增加 四大粮企被禁止收粮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四大粮食央企—中粮、中储粮、中纺集团以及华粮接到政府指示,不能进入市场收粮,以免造成粮价上涨。据悉,如果粮价再次快速上涨,国家有可能降低粮食进口关税。
国内粮食涨价的压力也正考验着央企。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近日中国四大粮食央企——— 中粮、中储粮、中纺集团以及华粮接到政府指示,不能进入市场收粮,以免造成粮价上涨。为了调控粮价,国家也正在计划出台有效政策。记者独家获悉,如果粮价再次快速上涨,国家有可能降低粮食进口关税。为了让粮食危机不在国内重演,政府和央企正严阵以待。
电话通知实行限购
北方旱情仍在持续,粮食产量有可能下降,但是国内四大粮食央企却迟迟不见动作。在春节前,四大央企限制收购原粮之初,国内粮食价格受其影响,出现了价格回调。然而随着旱情的加重,“春节一过,稻米的价格每斤又上涨了一毛钱。”中粮米业地方粮食收购部门人士向记者介绍。“我们就接到了上级部门打来的电话,让我们暂时停止收购原粮,因为粮价上涨得太快,央企减少收购可以平抑粮价。”四大粮食央企之一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我们还没有解禁。”一位期货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市场确实有传言,政府针对粮食尤其是玉米,实行限制收购,但是并没有成型的文件。”
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推出调控物价政策,并联合多部委全面监察并限制物价上涨。首当其冲就是控制粮价。针对央企,虽然没有明确的文件传达限制收购的指示,但是电话通知已经明显奏效。记者观察到,截至目前,四大央企在北方地区的原粮收购非常少,“电话里限制收购原粮对北方地区要求得更为严格,因为今年北方遭遇旱情,产量可能下降,涨价的压力更大”。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限得住央企限不住外企
“春节前,有少数企业已经开始囤粮。”经常前往购粮一线的期货分析师李墨达向记者表示。“现在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地方政府都有压力,在两会期间粮油价格不能出现波动,粮油市场表现得不是很活跃。”但对于粮价上涨的预期,市场上收购动作早已开始。此次限购,南方压力较小,央企在受限购指示要求不算严格的地方,已经展开了收粮行动。江西米业采购部门人士告诉记者,“春节过后,稻米价格涨得非常快,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最高点。有可能的话,要抓紧收粮,今年的粮价肯定看涨。”该人士表示,“目前,我们已经达到了收购极限,仓库已全部装满。”
限制央企收购,却无法限制外企。据了解,一直与中粮争夺市场的外企益海嘉里也设立了更多的收购粮食网点。即便中粮和益海嘉里都提前进行了准备,“但是优质的稻米已经很难收到,好稻米的供应仍然紧缺。”一位中纺粮油的采购人士向记者表示,感觉今后的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很大。“满仓”是收购企业的现状,虽然收购了很多粮食,但是加工情况并不乐观,“现在大米的价格还比较低,而稻米价格很高,因而订单比较少,所以还不能开始加工。”
在囤粮的背景下,央企却只能置身事外。“所有的消息都预示着粮价要上涨,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多储备粮食,但是,限制收购的政策使得我们束手无策。”一位央企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而中储粮曾被明文禁止收购粮食,以防粮价上涨。“由于中储粮一直是以国家规定的价格进行收粮,而市场价格已经远远超过该价格,即便中储粮收购也没有人会卖给他们。”中粮高层向记者透露。
粮食进口关税或将下调
与此同时,国际粮价已经大规模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部分粮食的价格已经破纪录。去年玉米的价格暴涨了52%,小麦上涨了49%,黄豆上涨了28%。世界银行称,全球食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29%,而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间,全球食品价格更是上涨了15%。
普氏能源咨询机构内部资料显示,由于美国对生物柴油的支持政策推出,今年美国的生物柴油工厂将大量增产,并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8亿加仑。据了解,美国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此外,有消息称,美国有意扩大对玉米制乙醇项目的投入,预计2011年美国生物乙醇产量将达到139.5亿加仑。这将直接推高玉米的价格。一位粮食央企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国,而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国。美国每年有40%的玉米用来制造乙醇,这一数量相当于中国的全国产量。”
中粮集团一位副总曾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已经达到70%。”如果国际粮价上涨,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知,如果国内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政府有可能通过关税政策调整粮食价格。“目前,得知的情况是,对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大豆,关税将由3%降到1%,但是时间点还没有确定。”上述人士表示。
粮食海外采购面临挑战
为了抵御粮价的上涨,目前日本已经有多家粮食企业深入到巴西等粮食主产国设立加工厂和多个收购网点以及交通运输设施,以保障国内的供给。中国也应该建立相应的粮食安全机制。“但是,中国的粮食企业还没有走到国外去。”一位粮食行业的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在行业内部研讨会上,中粮、中纺粮油的人都表达过这样的态度。商务部的官员在场,他们也表示要内部协调,但现在仍然没有下文。”该人士建议,中粮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企业,中粮应该带头“走出去”。
中国海外采购还面临着一个挑战。负责储备粮食的中储粮每次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国际粮价都会被炒高。“中储粮很少参与到国际粮食商业买卖中,由于每次中储粮的出现都会受到关注,美国也会知晓中国的粮食策略。”因此,目前中国的粮食企业还是通过贸易商购买粮食。曾有企业上书,让其他企业代替中储粮在国际上出现,以避免国际粮价“借题发挥”,“我们能够参与到国家粮食储备计划中,但是国家发改委最终没有给予答复。
信达证券:国际粮价短期调整中
行业跟踪
2011 年3 月22 日
摘要
? 目前国际粮价再次接近2008 的历史高点。3 月21 日CBOT 大豆的价格为1363美分/蒲氏耳, 08 年的历史高点为1658 美分/蒲氏耳; CBOT 玉米的价格为686.5 美分/蒲氏耳, 08 年的历史高点为746.25 美分/蒲氏耳;3 月21 日CBOT小麦的价格为721 美分/蒲氏耳, 08 年的历史高点为1270 美分/蒲氏耳;3 月21 日CBOT 糙米的价格为13.84 美分/英担, 08 年的历史高点为24.46 美分/英担;与此同时,棉花、咖啡、糖的价格更是远超历史高点;
? 10/11 产季,全球玉米的产量预计为8.11 亿吨,较上一产季减少200 万吨,而消费量增长3000 万吨至8.45 亿吨;10/11 产季,全球小麦的产量预计为6.48 亿吨,较上一产季减少3000 万吨,而消费量增长1200 万吨至6.61 亿吨;10/11产季,全球大米的产量预计为4.5 亿吨,较上一产季增加1000 万吨,而消费量也增长1000 万吨至4.47 亿吨;10/11 产季,全球谷物总产量预计为17.28 亿吨,
较上一产季减少6500 万吨,而消费量增长2900 万吨至17.90 亿吨;10/11 产季,全球玉米的库存消费比将从上产季的18.77%下降至14.08%,小麦的库存消费比将从上产季的30.51%下降至27.99%,谷物总体的库存消费比将从上产季的22.94%下降至21.70%,大米的库存消费比由上产季的21.51%略有提升至21.70%;
? 日本地震以及中东内乱以来,一些避险资金短期离场导致包括农产品在内期货市场中非商业多头占比下降,但我们判断这一趋势难以持续,正如黄金和石油价格再度上升一样,国际范围内的资金对农产品的兴趣仍将然持续下去。即便短期内多头套现,总体上来看,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多头数量占比仍然远超空头;
? 国际农产品仍然处于短期调整过程中,处于对日本地震和中东形势的消化过程中。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更多的是由于成本上升以及输入效应所致,但根本还在于比价关系过于畸形。而且中东的形势也表明输入型通胀压力不仅没有缓解而且在极力加压,我们判断在经济前景更加莫测的背景下事关战略安全的农业板块走强理由充分,但需留意板块内的结构性差异。兔年头炮打红的农业板块机会以及农业主题贯穿全年可能性大,仍然维持“强于大势”评级,关注北大荒(600598)、亚盛集团(600108)及农产品等战略品种。
西部证券:“三驾马车”中成本成为今年粮价上涨最重要因素
报告要点:
“三驾马车”决定中期粮食价格波动
分析粮食价格波动最主要的框架是基于供求关系与成本因素,影响中期供给的因素包括粮食产量、通胀预期下种粮户出售粮食的意愿、库存水平;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居民收入增速、货币投机性需求;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
粮食种植成本和流通成本的显著上升会直接推动粮食价格的上涨,由于雇工现金支出占比非常低和人工成本上涨并未对应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我们认为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为有限;成本的波动主要来自经济需求拉动和输入性价格波动。
我们认为一般情况的供给冲击影响有限,特别是当减产或者增产的幅度并未超过2%时,价格波动超过产量波动的部分由其它成本、通胀预期或者货币因素决定。另外,农户售粮意愿也直接影响粮食的实际供给,农户出售粮食可以看作在粮食存货和现金之间的配臵选择,当物价处于快速上涨时,农户售粮的意愿较弱。
在中期对粮食需求包括收入增长引致需求和货币投机性需求,我们认为消费需求在中短期的波动是较小的,并不会对粮食价格造成显著影响。通胀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过量货币的发行会增加投机性需求,用M2 增速与实际GDP 增速之差来度量货币的投机性需求,09 年货币超发对10 年粮食价格就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011年成本成为推动粮价上涨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原油等大宗商品较去年显著走高,弱势美元在短期还将继续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种粮成本与粮食流通成本上涨基本是确定的,成本成为今年推动粮价上涨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增速和货币增速整体回落对粮价起着稳定作用,下半年通胀可能进入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农户仍存在惜售倾向但是较去年可能会减弱,但是如果三季度通胀并不是如期回落而是超预期维持高位,那么秋粮收购时粮价大涨的风险大大增加;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今年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会在12%左右。
华泰证券(601688):夏粮价格基本稳定,猪价短期上涨
——河南地区夏粮及电力短缺调研纪要
夏粮:下半年价格基本稳定,长期看涨。短期价格基本稳定,原因在于:(1)类似于其它行业经销商面临的问题,资金链比较紧张,以往收购粮的贷款在4月下旬已经下发,但今年目前还没拿到贷款;(2)中储粮托市价格低于市场价,去年收购的库存较多;(3)中央不太希望大量收储带来价格上升,对变相提价收购行为进行严格监控。(4)湖北干旱影响早稻,但早稻主要是用于饲料,对于口粮的价格影响小。长期粮价看涨,原因在于:(1)即使是丰收,粮食产量每年一样,即增速为零,而需求增速是上升的;(2)农民种粮成本上升,随着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及粮食占农民收入比重下降,粮食价格过低将导挫伤农民积极性及可能出现农民惜售粮食的情况。
猪肉价格:短期仍将上涨,预计下半年同比增速趋于回落。原因在于:(1)部分地区有疫情,(2)、供给少;(3)玉米价格高;(4)冻肉收储量少。对于今后猪肉价格的涨势判断,雏鹰农牧(002477)认为:今年10 月份之前猪价很难下跌,上涨趋势会持续到明年元月;双汇发展(000895)认为:猪肉今年创17.4 元/斤新高概率大,明年下半年可能回落到13-15 元。由于去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上涨超过去年上半年,因而在现有猪价增速下,猪价上涨对今年下半年CPI 的影响要小于今年上半年。
保障房:在建拉动效果明年才会体现。保障房 8-9 月密集开工,在建拉动效果明年才会体现。据了解,河南省保障房投资占房地产投资大约16%,公租、经适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大约各占1/4。保障房建设中的土地已经不存在问题,资金问题主要是通过地方政府解决,列入政绩考核。
电力短缺:主要原因系电企发电动机不足。主要结论是:(1)目前河南地区缺电情况并不严重,预计全省电力供应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会出现大约10%,即500 万千瓦时左右的供电缺口;(2)河南地区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别于华东,该省装机容量并不短缺,电力供应缺乏主要是因为煤价高企,导致电力企业发电动力不足,预计上调上网电价后,这一问题会有所缓解。(3) 根据“十二五”规划国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指导方针,河南省煤炭年产量将会维持在2.3亿吨左右,不会有明显增长;长期来看,河南省将会从煤炭净输出省逐渐转变为煤炭净输入省。
铝产业链:氧化铝、铝加工需求较好。河南省内电解铝产业发展情况:(1)河南省今年基本上没有在建和拟建设投资的电解铝项目;未来两年省内产能也不会有上升;(2)电力成本是制约电解铝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来看,河南省继续发展电解铝并不具备优势;(3)从技术和规模来看,河南省电解铝主要企业都满足行业规模化和节能要求,想要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相对有限。在对民营电解铝公司进行调研后,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氧化铝和铝加工盈利情况较好,电解铝行业亏损;(2)氧化铝和铝加工的需求较好。以往春节时期,即使考虑固定客户存量订单,开工率在60%左右,而目前开工比较满,且订单没有衰减的现象。
宏源证券(000562):粮价稳步上涨 政策扶持长期化
报告摘要:
未来粮食供求呈现紧平衡将是常态。2004 年来中国粮食连续7 年增产,但从需求和供应角度看,未来粮食紧平衡是主要趋势。
粮食各主要品种供需矛盾不尽相同。小麦库存最为丰裕,玉米产销缺口近两年扩大,而稻谷的库存消费比低于国际警戒线。大豆属土地资源密集型作物,国内种植比较效益低,进口依赖度近80%。
国内外粮价差距收敛。2004 年来,国内稻谷价格稳步上涨,而国际价格则经历了大起大落。从2011 年的数据看,国内外粮价差距缩小。
中国粮食生产人均资源较低,种粮比较效益低下。中国人均耕地在大国中处最低水平,人均淡水资源也较低。目前种粮平均每亩净利润不足200 元,远低于养殖及打工等其他替代经营活动,也低于油料等经济作物。
粳稻及玉米种植效益内部相对最好。从每亩净利润看,高低排序为:粳稻、玉米、籼稻、小麦。净利润趋势看,玉米最好;人工成本,稻谷最高;农资费用,玉米最低。
国内粮食价格走高。2004 年来,水稻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提高了30-70%不等,农产品价格指数平均年增7.5%。
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金砖四国中领先。我国在四国中灌溉率、化肥使用量、单产有较大优势,充分显示了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我们同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最大的是单位劳动力的农业增加值。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十分之一,未来农业集约化空间巨大。
粮食作物中玉米前景乐观,牛奶及水产品发展最为迅猛。从产品用途、种植比较效益及资源耗费量角度看,玉米的种植前景值得看好。
从主观意图和方式手段看,国家对粮食生产及价格的调控和扶持呈长期化,农业相关行业受益。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补贴标准仍很低,“四补贴”政策力度有提升空间,未来在农机、农资、及种子方面有望进一步加大力度。从行业看,种子及土地资源公司最为受益,农资生产流通企业也面临机遇。
平安证券:粮价上涨压力确定,但上涨空间有限
我们从5个方面对今年粮食价格的可能走势作出了初步分析,认为今年粮食价格的上涨压力确定。但是限于国内供给基本面状况良好,油价上涨空间有限等因素,我们在短期内看不到促使粮价大幅上涨的因素,初步判断粮价还是会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
国内粮食供给基本面良好
主粮库存消费比处于较高位,连续七年增产加上近年来的大力政策性收储,为主粮库存的充足提供了保障。
小麦抗旱能力较强,抗旱进展顺利
小麦为抗旱能力较强的作物,历史数据显示小麦受旱情影响而大量减产的状况较少,同时在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下,受旱严重的8 省抗旱进展顺利,受旱面积逐步减少。
国内主粮对外依存度低,受国际粮价变化影响程度较小
在保证主粮安全被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的背景下,国内主粮自给率很高,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比重一直很低。同时,加入WTO 后,三大主粮的进口量都有严格的配额管理。较低的对外依存度导致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作用有限,受国际粮价变化影响程度较小。
农资产品构成粮食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油价上涨空间有限
制约粮价上涨空间
从粮食生产成本角度看,农资产品占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其价格上涨是粮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而农资产品与石油价格高度相关,根据我们对今年国际油价走势的基本判断——上行趋势明确但上升空间有限,因此今年粮食生产成本存在上升压力,但空间也相对有限。
逐年提高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成为抬升粮价底部的确定性因素
考察2007 年以来的小麦和稻谷的收购价,可以观察到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二者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托市”作用:最低收购价执行期内能较显著拉高原本表现低迷乃至下滑的粮价,不断抬高粮价底部。而在2011 年粮食最低收购价上浮成为定局的情况下,来自政策收购层面的粮价上行压力依然存在。
光大证券(601788):北大荒与东方集团(600811),粮价上涨背景下的受益者
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近期关注的热点
农业行业近期再次成为关注点:从国外到国内的自然灾害带来的减产预期,先是外围农产品期货的高歌猛进;随后国内的干旱不断蔓延的态势,把聚焦点放在冬小麦减产问题上,国内主要农作物期货上涨。
长期看好粮食类农产品价格
粮食类农产品价格的长期上涨具有一定基础:这一基础的力度逐步由需求拉动向成本推动倾斜。在工业化进程处于早期,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来自劳动力成本压力较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刘易斯拐点效应日益显现,劳动力从剩余到稀缺,劳动力价格上涨推高农业种植的成本。
伴随工业化出现的城镇化又导致了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的供给端的释放潜力下降。此外,流动性宽松带来的是农产品的货币化程度加深:货币供应的增加推动商品价格,以货币计算的商品价格提高。金融化对农产品影响颇深:农产品期货非商业持仓头寸增加。金融资本拉高农产品的景气度,并有可能拉长农产品景气周期;农产品加速金融化、杠杆化,价格波动更为敏感。而自然灾害频发,成为短期粮价向上的驱动力。
粮食类农产品价格上涨背景下,我们推荐北大荒与东方集团
基于粮食类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的前提下,我们推荐北大荒与东方集团。北大荒与粮价上涨的关系在于:1)北大荒作为水稻加工型企业,公司拥有大米库存,这部分库存直接受益粮价上涨。2)北大荒拥有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的业务。地租理论上与粮价上涨成正比,但受制于种植效益。我们认为中长期看,种植收益曲线呈现为微笑曲线。我们利用分业务估值测算,北大荒合理估值为22.96 元。
东方集团也是粮价上涨的受益者。其次,所隐含的金融股权以及矿业价值已经为公司提供了每股4.2 元的安全边际。在一定安全边际前提下,公司所正在做的转型,我们是不容忽视的。公司如果能顺利排他性的把控上游资源,并取得下游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的成功,公司的发展空间巨大。
6月迎来开门红 农业股成排头兵
葛佳 东方早报 2011年06月02日
昨日是6月的首个交易日,也是国际儿童节,A股市场震荡整理后,小幅收涨,农业股成为市场排头兵,领涨两市。
受涨价预期推升
沪深股指昨日早盘低开低走,上证指数逼近5日线后,煤炭、酿酒等板块纷纷崛起,带领股指企稳回升,深市率先翻红,上证指数受权重压制,艰难上行。在上证指数逼近早盘缺口附近时,金融、钢铁等权重板块忽然失势,股指随即掉头下行,再度逼近5日线。
危难时刻,石油、有色、汽车板块及时护盘,带领股指再次止跌回升,小幅上行。午后农业、汽车、船舶制造等题材板块继续活跃,上证指数缓慢推升成功回补缺口。但股指上行量能不济,金融股维持弱势,上证指数未能继续冲击2750点,最终收报2743.57点,上涨0.01点,涨幅0.00%;深证成指报收于11699.83点,上涨0.30%。两市共成交136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略有放大。
另外,中小板指收市涨1.03%,创业板指涨0.57%。
6月的首个交易日,沪深B股市场延续前一交易日的反弹势头,双双红盘报收。当日上证B指以287.79点小幅低开,全天围绕前一交易日收盘点位反复震荡,尾盘收报289.58点,较前一交易日涨1.18点,涨幅为0.41%。深证B指收报749.14点,涨1.31点,涨幅为0.18%。
农林牧渔板块延续5月末的活跃态势,昨日再度走势抢眼,新五丰(600975)和大康牧业(002505)早盘率先涨停,正虹科技(000702)、罗牛山(000735)、新希望(000876)等均一度涨逾5%,其他农业股也全线飘红。至收盘时,农林牧渔板块以2.23%的涨幅领涨两市,新五丰、大康牧业、*ST九发(600180)涨停,正邦科技(002157)、雏鹰农牧(002477)、唐人神(002567)等也涨逾5%。
今年以来,持续的旱灾令市场对于今年粮食能否获得丰收存在疑虑,此外,食品价格上扬也存在一定预期,这也催生了资金对于农业股的追捧。业内人士指出,就目前的形势看,受旱的早稻对全年粮食的影响幅度大约为2.07%。若旱情及时缓解,则夏粮仍有望丰产;但如果后期降水持续偏少,出现“春旱”连 “伏旱”,进而将对秋粮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届时粮食价格有可能出现大幅上涨。
申银万国分析师赵金厚则认为,农业板块估值水平已相对合理,目前申万农林牧渔板块2011年PE(市盈率)倍数为29倍,低于历史平均48倍,相对PE为2.44,低于历史平均2.76,估值已相对合理。
结合估值因素,赵金厚建议关注景气较高或已进入生产经营忘记的子行业,如海洋养殖、畜禽养殖、饲料。
大通证券分析师张喜表示,农产品(000061)价格指数环比回升,畜禽价格持续上涨,畜禽养殖行业景气向好。从子行业看,猪肉价格保持上升,畜禽产品价格上涨,畜禽养殖业保持高景气度;关注饲料行业景气度回升。
33股涨停
除了农林牧渔板块,汽车板块昨日也出现飙涨,成飞集成(002190)涨停,一汽轿车(000800)、华域汽车(600741)、江铃汽车(000550)、一汽富维(600742)均涨逾5%。业内人士指出,汽车板块估值修复又迎良机。在二季度投资策略中,估值修复行情仍应关注。从当前情况来看,4月份汽车销量增速将如期回升,汽车板块一季报业绩也有可能好于预期,而近期资本市场也表现出对低估值板块的明显偏好,由此我们认为汽车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又将迎来良好时机。
另一方面,备受业界关注的《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南》5月27日在京发布,对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行业的定位是提速发展,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化工行业发展的一条主脉络。
昨日早盘,新材料概念股走势强劲,濮耐股份(002225)、大橡塑(600346)涨停。业内人士表示,新材料产业对于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体来看,两市昨日有近八成个股飘红,有包括ST类股在内的33股涨停,无个股跌停。分析人士表示,市场仍未摆脱近期的疲态,投资者仍在寻找有关货币政策动向的线索。
湘财证券分析师徐广福表示,在银行股走弱的情况下股市收平,说明前期过度悲观的情绪已经有所修正,但预计整体弱势格局还会维持两周左右;而银行坏账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对银行股形成压力。
银河证券则认为,6月市场出现探底反弹的概率较大,三季度经济回升和财政政策适度放松的预期是主导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追求高弹性和低估值的有机结合,是构建6月投资组合的主要思路。
华泰证券分析师陈金仁也表示,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依然是投资者担忧的问题,市场因此承压。
陈金仁预计,上证指数短线将继续在2600-2700点区间内波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