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在线
棉花“立枯病”的危害和防治?
时间:2018-11-06 01:35:42来源:农资招商网作者:

  

  立枯病又称死苗病,多发生于育苗中后期,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根部。

  立枯病病菌侵染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出现暗褐色病斑,茎基部变淡褐色,呈水渍状。当病斑持续发展扩大绕茎一周时,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渐变为黑褐色,丧失声场功能。症状较轻时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

  

  

  当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到不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菌丝,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

  二、立枯病病菌

  立枯病病菌,称为立枯丝核菌,初期为淡褐色,后期为黑褐色。立枯病在高湿土壤条件下产生棉絮状菌丝,可腐生或寄生在(禾谷类、棉麻类、薯类、豆类、瓜果蔬菜类)根茎上。侵染幼苗,使表皮腐烂,最终破坏幼苗组织使幼苗死亡。

  三、立枯病病菌传播途径和繁殖温度

  1.水流、农具传播。病菌能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直接侵入寄主。

  2.雨水、肥料传播。病菌还能通过雨水、有机肥料进行传播。

  3.繁殖温度。病菌发育温度19至42摄氏度,适温24摄氏度,适应酸性至弱碱性土壤,最适繁殖的土壤为弱酸性。

  因此,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地发病较重。湿雨天气持续较长田地发病较重。

  四。立枯病防治方法

  适度处理土壤。由于立枯病菌可在土壤或农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腐生较长时间,因此适当施用腐熟的有机肥,调整土壤酸碱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菌越冬数量。

  做好田间排水。由于在阴雨天气,病菌能够较快生长繁殖,因此对于由病菌引起的疾病,做好田间排水至关重要。

  严格选种。依据当地地域特性,选择抗病良种。

  及时中耕。提高地温,减轻立枯病的发生。

  为大家介绍了棉花“立枯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想了解更多种植技术,请多多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