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新希望集团肉食品事业部总裁、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诚斌
■ 本报记者 水平
早春二月,阳光开始穿透薄薄的雾霭,暖暖的感觉弥散在空气中。记者坐在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室,等候今天的采访对象——总经理杜诚斌。举目环顾,这里的办公环境独具匠心,房间隔断的墙壁全部是透明的玻璃,透过这些玻璃墙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办公室里工作的员工,他们忙碌、有序且安静。
10点半,杜诚斌如约而至,他从明亮洁净的玻璃门迎面走来,还是那标志性的胡须、熟悉的微笑、坚实而有力的握手、洪亮而爽朗的声音,一下子就拉近了记者与他的距离。当记者一行向他道贺走马上任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新希望集团肉食品事业部总裁时,他摸了摸那把飘逸的长须,“呵呵,总裁就是一个‘种菜’的,没什么了不起嘛!”
世界肉类组织主席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杜诚斌自称是个“种菜”的,没啥了不起。这当然是他太过自谦,因为,他“种”的可不是一般的“菜”。他“种”的美好火腿肠,在2002年就获得了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为四川产品争了光,2005年再度蝉联这一殊荣。2006年春天,在国家权威部门进行的全国用户满意度调查中,“美好”又排名同行业第一。在随后不久的“2006中国国际肉类大会暨肉类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美好”一举揽走世界肉类组织会员证书和“中国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两块含金量极高的牌子,成为全国7家进入世界肉类组织的企业之一。
在这次研讨会上,不仅杜诚斌一手打造的“美好”品牌让人刮目相看,而他个人更是魅力四射。作为西南地区肉类行业惟一应邀嘉宾,他在大会上讲述了自己临危受命,进入美好,抓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的故事。尽管台下坐的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企业的老总们,但杜诚斌还是非常自在地用四川话进行演讲。当然,这并不妨碍别人分享他的创业故事:曲折而生动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在场所有的听众;精彩而个性的讲述,吸引了现场记者的***短炮,外国专家和企业家们聚精会神听着同声传译。不到10分钟的演讲,5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当他演讲结束走下讲台时,包括世界肉类组织主席在内的嘉宾们,向他伸出了大拇指,表达敬意。
临危受命
杜诚斌喜欢讲自己和美好的故事,因为从一个农民、一个初中生、一个司机,到总经理,董事长,这个路很长,故事很多。
12年前,杜诚斌还在希望集团给刘家四兄弟开车,当时的希望食品累积亏损了1000多万,集团董事会已经在研究准备转产,有人提出从火腿肠改为生产T恤衫。这时,刘家四兄弟中的三哥陈育新想到了杜诚斌,他说:“杜诚斌胆子大、心细、脑袋又灵,做企业就需要这样的人。”当时很多人反对,一个司机,一个初中生,当总经理,他能担当得起吗?但是陈育新力挺杜诚斌,后来大家以“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同意了。
“董事会作出这个决定,就几十分钟,但这个决定却让我整整一个月没睡着觉。一个亏损1000万的工厂,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经验没经验,该怎么弄呢?”杜诚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件衬衣的启示
这个时候,有件事情触动了杜诚斌。杜诚斌的妻子想着他当了总经理,就花了200多元给他买了件衬衣。当时是1995年,200多元差不多是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费,而杜诚斌平常穿的衬衣最多就几十元一件,他觉得这个钱简直花得冤枉,把妻子骂了一顿,但买都买了,只有穿了。
新衣服穿出去,别人都说:“杜诚斌,你这个衬衣好看嘛,多少钱?啥子牌子的?” 杜诚斌就说了是什么什么牌子,花了200多元。大家用羡慕和赞许的口气评价说:“这个牌子划算啊!值啊!”当时杜诚斌的眼睛都大了,200多块钱买件衬衣,这么离谱的价格,大家还说值,有没有搞错哦?
但是下来一想,杜诚斌突然明白了:“这个就是品牌的价值,卖衬衣的可以卖品牌,我卖火腿肠的为什么不能卖品牌呢?”从这件衬衣起,我开始下决心要做品牌。
让生产全过程“透明”
但是这个品牌该怎么做呢?
杜诚斌认准的第一点,是从品质做起。第一件事,从当上总经理的那一天起,他就规定厂里所有的干部每天上班的时候,都要品尝刚刚生产出来的火腿肠,然后写评语。外面的人开玩笑说,杜诚斌每天早晨让干部尝火腿肠,如果这些干部到了中午都还活着,那么这批火腿肠就可以出厂了。这个当然是开玩笑,希望食品公司拥有最现代化的检验设备和检验手段, 产品检验当然不是靠吃,但杜诚斌让大家吃火腿肠,是要让每个干部对产品时刻保持关注,保持最直观的感官评价。因为作为食品,不仅仅要安全营养健康,还必须得好吃。第二件事是杜诚斌把厂区的围墙全部换成了玻璃,还在车间安装上摄像头,在大门口安装了大型电视显示屏,把一般企业视为“绝密”的生产现场同步播出,让消费者天天看直播,时刻来监督。
“这就跟街上那些美女一样,身材越好,就越不怕人看。‘美好’就是一个美女,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经得起任何检验的,不怕消费者来监督,也欢迎消费者来监督。”的确,记者在到厂区看到,“美好”的生产车间是玻璃墙,办公室也是玻璃墙,独具匠心营造的企业环境都是透明和阳光的。
打广告的诀窍
品质是品牌的基础,但是在今天,有了品质,不见得就有品牌。杜诚斌认为:在信息社会酒好也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如果不打征婚广告,也一样嫁不出去。“有的人可能认为,做品牌就是打广告,但我认为并不这么简单。”杜诚斌说,虽然美好火腿肠的广告是以大手笔闻名,在四川的每条高速路上,“美好火腿肠中国名牌国家免检”的广告,那是一座连一座,一处接一处,大家形容是气势如虹、铺天盖地,已经成了一道风景。“但广告只是塑造品牌的一种手段,我的体会是,品牌建设应该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为此,他为如何打好广告下了翻功夫。
“比如,我刚刚当上总经理的时候,想打广告都没钱。当时正好糖酒会在成都召开,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了,一年一次的机会啊,不宣传自己的产品吧,坐失良机;宣传吧,没钱。”怎么办?灵机一动之下,杜诚斌就做了几十万个黄色塑料袋,袋子里放上美好火腿肠的宣传资料,放上一根火腿肠。他带领全厂员工,走上街头,见人就发。这一次就发了40万个黄色塑料袋,那一年成都大街小巷都是这个黄色塑料袋,新闻媒体形容是成都刮起了黄色旋风,全城轰动。第二年的春节,杜诚斌也是如法炮制,全厂总动员,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出门的旅客人手一份,火腿肠可以吃,塑料袋可以装东西,没事的时候还可以看看美好火腿肠的资料介绍。就这样,美好火腿肠被旅客们带往了全国各地。
做品牌就是做人
杜诚斌认为,做品牌,广告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做人——做品牌就是做人。他给员工规定了四个不准: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不准赌博、不准进卡拉OK。有人说他管得宽,但他说:“好人才能做出好的产品。我们是做食品产业的,食品安全,人命关天,在小小的火腿肠里面,除了肉和辅料,还有的就是我们美好人的良心。所以,我要求我的员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我的员工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把这种美好文化带到哪儿,这就是一种品牌建设。”
做品牌就是做人,最善良的人有最多的朋友,而最善良的品牌才能走得最远。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当时成都很多企业都在捐钱捐物,但这些捐赠的东西都是通过国家转交。杜诚斌想,遇到这么大的灾害,国家事情都够多了,希望食品能多帮点忙就算一点。于是,他组织了一个车队,走了几千公里,给九江市送去了价值60万元的火腿肠。杜诚斌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想到什么宣传,但是整个社会都被“美好”的真情感动了。成都的媒体自发跟车前往,把整个千里捐赠的过程拍下来,制作了20集专题。在成都当地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中连续播出。就这一次,美好火腿肠的美誉度大大提高,在市民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蓄须是明志也是品牌效应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我的这把胡子,这也是我塑造品牌的手段。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塑造品牌的机会,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杜诚斌留了一把特别的胡子,飘逸、洒脱,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十分引人瞩目。
“最初留这把胡子,一是为了蓄须明志,不把美好火腿肠做成名牌,不剃胡子;第二呢,是以前当司机的时候,不良习惯养了不少,但要塑造美好品牌,就要做美好人。”从进希望食品那天起,杜诚斌就戒掉了抽了20多年的烟,同时留起了胡子,让全社会都来监督。后来,这把胡子就成了杜诚斌的标志,走出去,不认识他的人都认识他这把胡子;再后来,企业越做越大,美好名气越来越响,他也有了一个“胡子将军”的美称。“现在,连希望集团的刘家四兄弟都拿我的胡子跟我开玩笑,说这把胡子走到哪儿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一般人都不敢跟我在一起接受采访,因为风头都被我这把胡子抢光了!”
“美好火腿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这把胡子还不能剃。现在,这把胡子又成了美好品牌的一部分,所以更不能剃了。”杜诚斌说。
最大的心愿
杜诚斌做“美好”这个品牌,到今天已经12年了,美好火腿肠早已经是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这是全体“美好”人的骄傲。但更让杜诚斌骄傲的事情是老百姓的认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现在,在成都,在四川,不管是在高档豪华的五星级宾馆,还是街头一毛钱一串的麻辣烫店,都吃得到美好火腿肠,可以说美好火腿肠不仅得到了行业内部的尊重,也得到了消费者的承认,这也是对“美好”这12年品牌之路的最大肯定。
2006年夏天,杜诚斌就任新希望集团肉食品事业部总裁,担负起领导集团肉食品业的重任,2006年底,他又当选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成为历届协会领导中唯一来自西部的企业家,现在,杜诚斌的目光,已经转向如何促进整个中国西部肉类工业的发展,如何把新希望的肉类产业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未来对于杜诚斌和他驰骋的肉食品产业,将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