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企业策划
“卖点”过时,“买点”正兴(一)
时间:2009-11-23 09:16:50来源:作者:李玟
一、什么是“卖点”?

过去,但凡是营销策划的人都懂得,要想把产品卖给顾客,让顾客心甘情愿地把兜里的钞票拿出来,那就首先得给这个产品找一个能抓顾客眼球的卖点。从营销学上讲,就是要找到产品的USP(独特的销售主张,英文 Unique Sales Proposal的简称),这个卖点要足以让自己的产品明显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所以,在日常的营销策划人员的培训中,对于产品卖点的培训占了很大的篇幅。包括对终端的促销员也是如此,千篇一律的卖点重复在整个终端渠道不停地进行着。不可否认,曾经“卖点”成就了许多品牌,也成就了许多企业。但是在今天,“卖点”是否还那么有效呢?业务员、促销员脑袋都摇的象拨浪鼓,大家一致反映,顾客根本不买帐!

二、 为什么“卖点”独特,却不卖货呢?

在终端,促销员只要一见到顾客,都争先恐后地拉着顾客讲个没完没了,把自家产品的“卖点”重复很多遍。开始的时候,顾客还能停下来听你讲一讲,并且时不时地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但是时间一长,顾客就失去继续听下去的耐性,甚至是一看到促销员要张嘴讲话,就马上离开柜台。为什么顾客连听都不愿意听了呢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光顾着说自己的产品多好,而没有考虑,顾客究竟是不是需要?

产品最终要服务于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给顾客带去切实的利益。比如一个减肥的产品,它要满足顾客想减肥的需求,要给顾客带去真正瘦下来的利益。一个治疗脂肪肝、酒精肝的产品,要满足顾客治好脂肪肝、酒精肝的需求,给顾客带去健康的利益。而当下的众多企业,自以为已经找到了产品的“卖点”,花大笔的资金在媒体上“砸”钱,比看谁“砸”的很,都想把对手挤出市场,最终自己独享肥肉。此时的企业,已经远离了顾客的需求,偏离了顾客使用这个产品的根本用途和目的。所以,大量的广告费白白地浪费,其中获利最大的不是投广告的人,而是媒体。大家都在为媒体“打工”。

“卖点”已经过时,当务之急,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上帝——顾客想买什么?他们的最直接需求是什么?即要解决究竟什么是“买点”。其次,我们要搞清楚,顾客喜欢什么样的购买方式?喜欢到什么地方去购买产品?即寻找符合“买点”的“卖法”。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能够卖货,大卖而且特卖!

三、如何实现由“卖点”向“买点”的转化?

中国著名营销策划人、中国实战策划领军人物、北京哲宇创新广告策划有限公司总裁——贾哲宇先生,在对中国邮电等多家国有、私营大中型企业的营销策划人员的培训会中,首次提出:当前,中国市场,产品已经进入“买点”时代,你的产品卖给谁,心里就要装着谁。谁能抓住消费者的心,谁就能赢得市场。产品不仅能卖货,而且能卖火,谁就能赢得市场。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卖点”向“买点”转化呢?首先我们要摈弃以产品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先去考察我们将面对的顾客有什么需求?

在90年代,台湾的康师傅和统一双双来到了祖国大陆,当时快速食品在大陆刚刚起步,两家都推出了各自的方便面食品,不同的是统一推出的是在台湾非常畅销的海鲜面,他们觉得大陆人很少吃过台湾的海鲜风味,肯定很受欢迎。但是结果却不是那么回事,康师傅推出的红烧牛肉面在大陆颇受欢迎。直到今天,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依然是方便面行业中最畅销的单品。当年刚来大陆的时候,康师傅在台湾的规模相对于统一,可谓天壤之别,因此康师傅一点都不敢妄加推测,而是做了大量精心的市场前期调研工作。康师傅精心煮好了10多个不同配方和口味的方便面,然后找来100个人挨个试吃,最后确定出大家投票最多的那个口味。这才有了后来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大卖特卖!正因为康师傅心里装着消费者,因为康师傅知道了消费者想要什么,所以直到今天,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依然畅销不衰。

所以摈弃我们原有的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把消费者真正装进我们的心里,用心去征求或者考察我们的顾客有什么需求,是我们“卖货”的第一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