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营销策划
中国乳业将掀三波大浪淘沙
时间:2009-04-27 05:48:1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玟

重组浪潮酝酿行业变局

“不单是今年,其实几年前行业重组并购的现象就已经开始普遍出现了。”光明乳业的公关经理龚妍奇告诉记者,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这就给重组并购浪潮起了推动作用。

据记者了解,按照目前全国乳业企业的规模和销售覆盖的区域,可以将乳业企业分为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如光明、蒙牛、伊利等),独霸一方的区域品牌企业(如在广州乳品市场占有率为43.8%的燕塘,在成都当地乳品市场占有率为53.4%的菊乐),以及散落在各地区城镇的1500多个小地方品牌企业三种类型。由于中国乳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自然就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原有的乳品企业纷纷融资用于扩张自身的乳品生产规模,如伊利股份、光明乳业、三元等通过增发和IPO筹集大量资金,而三鹿、完达山也纷纷加快其上市的步伐。

另一方面,推动重组并购的动力来自相关行业,如康师傅、乐百氏、娃哈哈、汇源等饮料企业及一些风险投资也不断将重金投入中国乳业市场。自2001年11月,资本大鳄四川新希望以收购四川阳平乳业开始进入乳业以来,新希望在短短两年时间,将全国12家乳品企业并入麾下。而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名企业也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如瑞士雀巢、日本森永、美国蓝多湖等,国内外巨头联手“谋局”动作频现。开启了海外风险投资进入中国乳业的大门。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向蒙牛乳业注入2.1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专业人士介绍,重组整合的结果是许多地方品牌将逐渐成为被并购的对象或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而以光明、蒙牛、伊利为主的乳业优势企业则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乳品市场的主力军,乳业市场份额将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但是重组还是会持续下去,不会因为巨头的出现而停止。”龚妍奇告诉记者,资本运作在行业内已经是普遍的事情了。据统计,全国现在共有1500多家乳品企业,其中90%~95%为中小乳品企业,而目前被并购的只有60家。因此乳品行业的整合步伐还会加快。

主战场:奶源和市场

“奶源和市场,分别作为乳业上下游的关键性资源,将成为乳制品企业竞争中的主战场,不管是城市型企业还是基地型企业”。据业内人士介绍,城市型企业在开始快速发展时期也曾用并购、建厂、贴牌等形式在外地加工,但数量和规模远远不够,随着竞争激烈,他们很快意识到了奶源对于它们是多么重要,向外扩张还得从奶源入手。光明乳业的公关经理龚妍奇告诉记者,光明现在虽然也有很多贴牌生产,但在北方的奶源基地已经基本稳定了。专家分析,2004年,这种奶源竞争还会更激烈。

“奶源作为乳品的基本原料,一方面奶源匮乏成为制约中国乳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很多乳品企业包括大型乳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缺奶问题的困扰。”蒙牛上海公司副总经理张慧告诉记者,现在其实原奶在整个行业中还是很紧缺的。据记者了解,有的企业因奶源不足,生产线开工率长期在60%~70%之间徘徊。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奶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这导致各地的原奶价格差距十分明显。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原奶的平均收购价在上海为2.2元/千克,在黑龙江为1.4元/千克,在内蒙古为1.1元/千克。

据记者了解,国内著名乳品生产企业如光明、伊利、蒙牛、三元、三鹿、娃哈哈等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对内蒙古、黑龙江等奶源基地的争夺,不断掀起新一轮“圈地”热潮。“得奶源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乳业巨头们的共识,在这场“奶源圈地运动”中,乳业巨头们奇招迭出。

据专业人士介绍,第一招是异地圈占奶源基地。“中国的大部分奶源集中在北方,但很多乳业企业又是在南方。”张慧告诉记者,中国40%的奶牛和60%以上的牛奶集中在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山东、山西、陕西7个省区,这些省份以强势奶源地位成为众乳品企业“圈地”的首选和必争之地。甚至内蒙古作为伊利、蒙牛“乳业大腕”老家也挡不住“外人”的“长手”,三元、三鹿等企业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内蒙古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第二招是通过兼并或控制目标乳企来获得奶源。据介绍,在竞争和重组并购的浪潮中,全国许多被挤压的亏损中的乳企纷纷向巨头们飞“媚眼”找“婆家”,但巨头们考虑“收留”的首要条件是奶源质量。而第三招就是最普遍的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利用当地奶源深加工成自己的名牌产品谋取当地市场,这一招在很多城市型企业中最多。

在供给区域不均衡引发乳品企业对奶源基地争夺的同时,由于乳品消费的地区差异倾向日趋明显。业内人士介绍,仅北京、上海两地液体奶消费就占全国消费总量的50%,主要消费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乳品市场成为了争夺重点,且各公司的争夺范围也正逐渐向其他城市扩展。如青岛市聚集了新希望、维维、光明、瑞士雀巢等企业,南昌也引来光明、新希望、维维等巨头的密切关注。

“市场上价格总是在浮动的,但低价抢占市场并不是打价格战”。光明乳业的龚妍奇向记者否定了参与价格战的传言,但以近来巨头们在上海、广州等牛奶消费量大的城市的竞争表现不难看出,在争夺市场上,没有一家是沉得住气的。

据龚妍奇介绍,去年光明牛奶在收购广州达能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在广州直接建立生产厂,以日处理300吨的生产能力抢夺鲜奶市场。据记者了解,在广州,光明采取低价进入的策略,以“要市场不要利润”的战略,铺开它在广州的市场份额,在广州黄埔开发区新近投产的光明牛奶在华南市场所有的奶价均以比本地奶低10%的价格销售。

而在广州光明低价进入广东市场后,伊利和蒙牛250ml利乐包的牛奶几乎同时由原来的每包2.4元狂跌到2元以下,而1L装的伊利纯牛奶的价格由5.9元也跌到了4.8元,1L装的蒙牛利乐包纯牛奶价格由6.5元降至4.9元。

另外在上海的竞争也同样不降温。据介绍,去年蒙牛已占据了上海液态奶市场25%的份额,光明则由早些年的80%下降到了50%。蒙牛方面表示,今年蒙牛在上海的增长不能低于去年的增长速度——去年,蒙牛在上海比前年增长了2倍。预计2004年蒙牛完成的销售额将达到50亿元,而蒙牛自称2004年的营销目标是100亿元。这个数字对于每年人均35公斤牛奶消费量的上海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引起行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因素。


面临布局困境和外来压力 长三角望率先建立奶业圈

长三角地区拥有较强的优势,遍及城乡、方便群众的乳制品销售、服务网络体系都能推动奶业圈的快速成长。在全国的布局中,长三角最有希望率先建立奶业圈。


"2003年农业部划定了我国7个省、区、市为奶业发展优势地区,上海就是其中之一。"上海市畜牧办副主任陆仁忠对上海以及周边长三角奶业的发展非常乐观。

"上海正向着世界级的特大城市迈进,国际交往日益增多。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

[1] [2] [3] [4]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