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回扣。作为商业竞争手段,回扣出现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此后在国际贸易领域被广泛使用。改革开放以后,回扣在我国大量出现。由于回扣手段可以使经营者以较少的让利获得更多的收益,因而为一些企业吸引客户、开辟市场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回扣作为——种竞争手段超出了质量、价格、服务等正当竞争的范围,帐外回扣更使一些单位的购销人员将本应归单位所有的财物中饱私囊,一些不法经营还以回扣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或冒牌商品,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对企业来说.收受回扣使一些干部产生离心力,使他们不再为企业的整体利益而拼搏,而是为着回扣、为着贿赂而工作,从而有害于企业本身。
公用企业也常常利用其特殊地位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购买行为进行限制。如电信、燃气、用水、邮政等企业。有些电信企业规定安装电话的客户必须使用某种电话机,或是必须使用本企业配备的电话机.而使用这种电话机的客户往往又需要支出高于市场上同种电话机价格的费用;有些供气企业规定新开户的燃气用户必须购买使用其所指定的经营者供应的炊具,或由供气公司统—配备的灶具,即使用户可以从市场上买到性能和质量优于其所指定的灶具或价格低廉的同种炊具也不例外。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时也不甘寂寞,以行政手段介入经济竞争或者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这些或明或暗的行政垄断和地方封锁带来的是企业间的竞争条件不公平,划地为牢式的落后经济方式以及某些政府官员的腐败。
不正当竞争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占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在中国,不正当竞争比比皆是,企业之间一年到头,这个战役、那个战役地打,可是企业的竞争力并没有在所谓的“战役”中得到提高,企业的品牌也没有在竞争中成长起来,更多的是一个个品牌的倒下,一个个企业的消亡。这些都是不正当竞争带来的危害!以“长虹囤积彩管”这个不正当竞争案例的危害来说明。
“长虹”囤积彩管——降价——扩大市场占有率——打击竞争对手是这个案例的线索和实质,但是带来的伤害却是:
·对政府的伤害。在东南亚金融危机面前,我国出口受到冲击,政府提出扩大内需、稳定物价的战略。长虹一年来也曾多次表示不降价,现由其引起的降价大战必将影响国内企业利益和国家的财政税收。而在长虹囤积彩管时无视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劝而一意孤行,也使其无法面对政府管理部门。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四川的GDP下降,政府部门颇有微词;
·对同行的伤害。长虹囤积彩管;首先限制了同行扩大生产和销售的机会,在短期内形成了虚假的市场短缺,显像管厂开足马力生产,中小彩电厂家也不惜高价采购显像管,从而加剧彩电产品市场总量的过剩。在长虹开闸放水的“洪峰”来临时,中小彩电厂和配套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其不顾行业利益的竟争手段让多数同行怨声载道。同时,囤积行为压制了彩电的创新苗头,使彩电在低水平、低层次竞争;
·对市场的伤害。降价影响了市场秩序,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影响了市场价值链的完整。
·对投资者和股民的伤害。长虹这次降价乃是迫不得已,它将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有关年报资料显示,长虹业绩下降,竞争力减弱,投资者和股民的利益受到伤害。
从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和危害我们不难发现,真正对于企业、社会、消费者有益的竞争本质是竞合!是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谋求多赢的局面是企业竞争的主题。同样的制造业,经过十多年发展的中国彩电到今天到处是一片悲观的论调,而国际家电制造却是春光明媚。原因何在呢?竞争、合作,产业分工是世界性的潮流。例如,韩国的LG 公司本身进入欧洲比较困难,而飞利浦具有领导欧洲市场的品牌,于是飞利浦和LG合作,以LG的生产基地生产飞利浦的家电。双方以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谋求竞争中的双赢,这就是竞合!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国的企业该当如何直面竞争呢?
首先是构筑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政府立场上,首要任务是反对行政垄断及其派生的低水平过度竞争,拆除地方行政保护壁垒;体制建设上加快行政机关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步伐,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区域市场上摒弃追求自身局部利益的做法,拆除一切非市场手段形成的障碍,使资源在合理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在企业立场上,企业必须强化核心竞争力,主动培植竞争主体,发挥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功能,使企业在“生”的追求中和“死”的压力下获得动力和发展。
其次,企业之间要建立市场规则,防止过度竞争。制止一切背离市场运营规则的竞争行为,防止过度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保证各市场主体能够机会均等地参与竞争。
最后,建立有效竞争的观念,确立企业的竞争战略,发挥企业的优势。
在新时期的竞争中,不仅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今后我们需要面对的,更多的是来自于世界范围的竞争,我们的企业在直面竞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竞争战略和企业道德修养。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
曲美与赛尼可减肥决斗
背景:上海罗氏(中国)公司在自己的网站上评说太极集团曲美的不是,被太极集团以侵权的理由送上法庭。
曲美和赛尼可都是前不久才进入中国的减肥市场,他们的上市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市场的巨无霸。但是他们的营销策略有所不同,太极走的是“中国路线”,把药店作为销售终端,而罗氏赛尼可走的是国际化药品销售模式,将医院作为销售终端,成为曲美最大的心头之患。
太极的曲美一上市,就提出“做全国第一减肥品牌”的口号,2000年7月,曲美成功进行了经销权拍卖;8月全国46家总经销以及500多家分销商同时将曲美在30000多家药店上市,300多家医院向患者推荐曲美。晚曲美半年上市的赛尼可也提出“全国第一减肥品牌”的口号,但他的营销却着眼于长远,以推广医学知识和提供专业科学咨询的形式出现,其销售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