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这里所谈的36计应将它理解为技巧而非计谋,因为顾客消费心理的微妙不容商家有欺瞒的嫌疑,同时消费者的光顾为商家提供着生存的机会,因此他们当之无愧地是我们的上帝,销售员永远记住“消费者应有的权利不容侵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摩界新解:摩托车生意越来越难做,有时为了几十块钱与顾客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因此,经销商对所销售的摩托车制定最低零售限价,低于这个价格宁可不卖。
然而,有时候市场中会经常遇到一些“车托”领来的消费者,在卖车的同时还要考虑为他们准备一笔不菲的“信息费”。
“车托”基本有两种:一是与顾客熟识的亲友或当地摩托车维修人员,消费者对其十分信任,反之“车托”对顾客也有号召力,想让他们在哪里购车就在哪里购车;另一类“车托”是某些没有敬业精神的同行,自家没有顾客需要的车型或能力有限搞不定顾客,又不想失去捞外快的机会,便会将顾客领到别家店中,卖了车后再向商家索要“信息费”。
对于后者,商家原本不必理睬,但毕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市场又存在一些潜规则,虽然付出了额外费用,但总比他们将顾客领到对手店内买车要强。
凡事都有特别,如果消费者出的价格实在太低,拿不出这笔钱又不想得罪“车托”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私下向顾客说明,让他们先行离开摆脱“车托”。没有了所谓“信息费”的困扰,顾客出的价格自然能接受,双方皆大欢喜。
案例赏析:D公司是当地一家经营国内某知名品牌的代理商。一日别家销售店导购员领来几位顾客,进门就要买一辆125款骑式车。
顾客家在外地,对此品牌十分推崇,车早已看好了,来到D公司就是想寻求总代理商的优惠价格。
经过一番商议,顾客给出了最高价格。虽然此价能卖,但这样一来就没有多余的费用支付给“车托”了。考虑衡量之后,导购员悄悄将购车人拉到一边,向其说明事情原由。顾客表示理解,于是故做商家诚意不够生意难成的样子与“车托”一同离开。
几个小时后,顾客再一次来到D公司,按照先前约定的价格装上一辆新车就骑走了。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
摩界新解:做销售导购员的任务最重要的是想办法留住顾客。留住顾客,大家才好心平气和地交流,顾客才有耐心听你讲解你的产品,才能对的产品产生兴趣,并最终完成购车计划。
留住消费者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但要考验导购员能力、水平是否过关,而且也要涉及到商家的硬件设施是否到位——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胜过导购员的十张嘴。因此,精明的商家会不遗余力地进行销售店建设,在店中设置桌椅、空调、饮水机,为顾客营造舒适的购物空间。可以想象,安静的房间里大家像朋友一样喝茶谈车,在炎热的夏天享受习习凉风,谁又肯冒着满头大汗在烈日下乱转呢。
案例赏析:导购员小C所在的公司图有虚名,虽然在当地市场规模很大,但采用装饰材料搭建起来的铁皮展厅冬冷夏炎外强中干。没有取暖设备,可想而知:在零下近20℃的北方冬天,导购员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同样无法忍受的是消费者。小C接待的顾客中就有因忍受不了严寒之苦,失去耐心,扬长而去的失败经历。一男子在小C的讲解下,选中了一款125CC踏板车,交了定金后叫小C先装一辆新车与展台上的车对比,他打电话喊爱人来挑选中意的颜色。
男子的爱人虽穿着厚厚的外套,但在小C滴水成冰的店里还是冻得跺脚,没多时见小C装好的新车左右不顺眼,要求退钱,吵着回家。
男子本已决定在此买车,但骑车的人看不上眼,于是也开始左右不定。起先,小C让夫妻二人稍安勿躁,他可以再重新开一个新包装保准满意,但女子却大发雷霆,连喊自己先前生病还没痊愈,冻坏了谁负责,并与男子因为买不买的问题发生争吵。
事已至此,小C无话可说,只好把定金退给二人,眼看着一桩谈成的生意,因为恶劣的购物环境的影响而告吹。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摩界新解:“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做生意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摩托车导购员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环境中。收集市场信息,结交行业朋友,这样才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因此,与同行的正常的关系应该是:上面是对手,下来是朋友。
由于国内摩托车零售市场格局基本上是各家销售店集中在一起,因而相隔不远的几家店竞争势必激烈万分。如何处理好这种邻里关系很重要,不然当你为顾客介绍一款车后,在他去别处转时,人家会将你的产品贬低得一塌糊涂。虽说“同行是冤家”,一个对手砸你的车顾客倒也能理解,但大家都在贬低你的品牌,那就难免让消费者怀疑,让你的努力付之东流了。
与邻近商家同行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是一条中庸之道,至少大家不要成为你死我活的夙敌。在可能的时候,对手也许会把一些一心信任你的品牌的消费者领到你的店里,无形中充当一次帮手的角色。
此外,还有一些商家做得更绝,针对农村某地购买摩托车日益增多,便想方设法与该村“村官”或维修能手拉上关系。这样一来,村民购车时在懂行人的指引下全都来到这个商家店内买了摩托车,成为此商家雷打不动的“铁杆用户”。
案例赏析: 小王接待了几位农村朋友要购买一辆骑式车,在交谈的过程中,顾客透露自己有一个亲戚也在市场卖车,到时还要请他来参谋一下。一听此话,小王赶紧打听那位同行小P的姓名,大家彼此都见过。于是他趁着顾客离开销售店到别处转时,想办法打电话联系到了这位销售员。
小P所经营的是一家不知名的品牌,因为是自家亲戚购车品质是首选。在电话中小王与其商量,在自己店内购车质量服务有保证。至于价格,如果不要“信息费”会考虑最大的优惠。
小王最担心的是顾客会到另一家同样规模的对手店中,因此便力劝小P直接把亲戚领过来“在市场上转多了,对价格有了底,再放价显不出什么。如果直接过来,可以一次优惠到底,才让你有面子”。
听了小王的话,小P考虑片刻答应他的要求。果然不一会,他便同刚才的顾客一同回到小王的店内,以很大的优惠价格买下那款骑式车。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摩界新解:摩托车市场强手如云,品牌之间如何发展?自然每个经营店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避开对手的锋芒,寻其“软肋”。发现别人还没有注意的空白领域,以长补短,先下手为强,这样他们的缺憾就会变成自己战胜对手的法宝。
假道伐虢,一是要看商家的营销策略是否得当,从一些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