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斯威特弥留
时间:2009-11-09 13:51:4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张成
■ 文/李 彤

作者简介:李彤,商界传媒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商界融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对于斯威特,有几个问题一直是公众所关注的:

 第一,斯威特系的资金黑洞从何而来?其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背后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第二,上海科技、中纺机、小天鹅等“起死回生”——这些斯威特曾经缔造的神话,真的是严晓群的经营能力在扭转乾坤吗?

 第三,如今伤痕累累的斯威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格林柯尔?严晓群会否步顾雏军后尘?

 2006年7月,随着南京斯威特系掌门严晓群被刑拘的“传言”泛起,这位低调富豪不情愿地成为舆论的焦点。这位2005年被胡润和《福布斯》估算身价为18亿元的富豪,其执掌的斯威特被称为“中国股市八大神秘操盘机构”之一,它的沉浮必将成为中国整肃股市败类的典型“教材”!



初窥门径

 1992年,27岁的严晓群来到中科院南方新技术产业集团南京公司。中专学无线电工程的他很快抓住验钞机的市场空白,并挑头试制出了样机。8月,项目公司——斯威特新技术创业公司诞生了。第二年,这家资产已达300万元的公司“私有化”到了严晓群等7个创始人的名下。其后的几年,斯威特又介入通信、机电、化工等多个产业并赚了些“小钱”。第一次创业,让严晓群个人“脱了贫”,但斯威特仅仅算是稍具规模,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拳头产品,与当年同时起步的中兴、华为、大唐相比难以入流。

 在实业方面已经触及“玻璃天花板”的斯威特开始打算通过资本运作有所突破。几番强攻之后,斯威特的“IPO工程”于1999年搁浅,严晓群转而寻求借壳机会。

 第一个目标是南京中商。该公司于1992年4月在原南京市人民商场基础上组建。1999年,南京中商A股上市胜利在望之际,斯威特将旗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价4000万元注入。作为回报,斯威特从南京市国资公司受让南京中商价值4000万元的1600万股股份(占18.55%股权)。2000年9月,南京中商(600280)向公众发行3500万股并在上交所正式上市,斯威特所持股权摊薄为13.19%。按原计划,首次公募2.12亿元中的5500万元将投向“变电站自控”方面,但实际上并没有执行,这至少说明斯威特对南京中商的影响力有限,更谈不上控制。2001年3月27日,南京中天投资从斯威特受让1393.22万股,成为南京中商第二大股东,斯威特以剩余的206.8万股退居第五位(占总股本的1.71%)。紧接着,从斯威特购入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被原价退回。作为杀入资本市场的第一场战役,斯威特两年只落得207万股南京中商股票且至今没有变现。

 2000年8月24日,广济药业(000952)公告,第一大股东武穴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武穴国资)将所持8808万股中的4700万股(占股份总数的27.45%)分别转让给包括斯威特在内的6家公司,斯威特获得900万股,在6家受让者中居第二位,仅持有总股本的5.26%。股权转让完成后,武穴国资仍为第一大股东。在国有股批量转让中“随大流”的斯威特仍无控制权可言。一年后,斯威将股份悉数转让,再次保本退出。

 重庆实业是又一家与斯威特“有染”的上市公司:重庆实业投资3600万元购买了斯威特旗下“南京电力设备”80%的股份。但对斯威特来说,这又是一宗有始无终的资产交易,其对重庆实业无影响力可言。

 从南京中商、广济药业到重庆实业,斯威特虽然三战三退却也获得了“不给控制权,就走人”的“刚烈”名声。

 真正让斯威特“功成名就”的是控股上海一钢异型(600608)。这个项目启动不及南京中商早,严晓群于2000年初才获知这家上海企业的重组意向。经过紧张的谈判,斯威特于当年5月份宣告以1亿元代价获得3500万股(转让价格为每股2.87元,转让总金额1.0045亿元),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25.45%股权)。10月,一钢异型被更名为“上海宽频科技”。至此,斯威特终于有了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平台:再融资圈钱、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场进行交易套利、相互担保、质押股权贷款等。祸乱中国股市的“先辈们”已经提供了丰富的模式,严晓群跃跃欲试了。

点 评

 费力地从产品销售赚钱当然不如到资本市场圈钱来得快。于是,严晓群的主攻方向由还算成功的实业转为资本市场。可惜他IPO失败了,有类似经历的中国企业不下千家,但从资本市场的挫败中领悟“要窍”,用于日后资本运营的只有仰融、顾雏军等数人。几年间,严晓群和斯威特染指的上市公司不下六七家,几乎成为与德隆、格林柯尔齐名的金融大鳄。

 斯威特2000年开始的几宗“资本运营”在当年的民营企业中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其他“大亨”相比,严晓群的实业家底还是太薄。一击不中、再击、三击,到一钢异型才获成功,可见严氏的韧劲和聪明。但他多少有些生不逢时,中国股市最疯狂、最肮脏的年代已经过去,监管日渐严厉,股民也日益成熟。即便严晓群的“资本运营”起步再早五年,即便他有德隆那样的“战绩”,其覆灭的结局却依然早已注定。



天使?魔鬼?

 入主上海宽频科技(以下简称“上海科技”)之后,斯威特开始了以这家上市公司为“提款机”的恣意妄为。

 为了保证提款通道的便利、通畅,斯威特集团副总兼财务部经理张杰被派到上海科技任董事长。2000年8月23日,上海科技股东大会即通过了以1.287亿元收购成立仅半年的斯威特数据图文公司(以下简称“图文公司”,后来成为“南京宽频”的核心资产)99%股权的决议。转让价按股权所对应的注册资本厘定(注册资本为1.3亿元)。1.287亿元现金对价中的5545万元为公募剩余资金,其余为出售热轧钢管分公司资产所得及银行贷款。

 然而,经调查,养了半年多就“出嫁”的图文公司,其1.3亿元注册资本居然是杂凑的一堆:6174万元房产(斯威特在其中办公的写字楼)、4405万元的无形资产、2125万元的设备和不到300万元现金。拼凑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卖给上海科技,将斯威特控股上海科技的成本连本带利地收回。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有关监管规定,这桩左手倒右手的生意,受到证监会通报批评。后经披露,上市公司受让的这处房产又以每年211.43万元租赁给斯威特集团办公。此时,斯威特受让上海科技国有法人股事宜还在报批中,股权过户、对价支付更不可能在获得批复前完成。也就是说,斯威特在这家国有上市公司没有取得完全合法地位就“安营扎寨”、为所欲为了,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顾雏军在科龙的表现。斯威特以1亿元收购股权,仅支付5000万元现金的情况下就将匆忙拼凑的资产作价1.3亿卖给上海科技。实质上等于套取8000万元现金,还“白拣了”个上市公司。这类“空手道”是早年民企收购上市公司的常用套路,但严晓群的“花活”玩得磕磕绊绊,还曾被监管部门

[1] [2] [3] [4]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