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经理人员角色理论述评
时间:2009-11-09 13:52:5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吴慧
在孔茨所说的“管理理论丛林”中,明茨伯格是经理角色学派的创始人。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它是以对经理所担任的角色分析为中心来考察经理的职务和工作的。明茨伯格认为,对于管理者而言,从经理的角色出发,才能够找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经理的具体实践中去。

  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作,就是明茨伯格的《经理工作的性质》(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管理者真正做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对这些古老的问题早就有着许多现成的答案,但明茨伯格并不轻易相信这些现成答案,而是深入研究现实。还是博士生的时候,明茨伯格就带着秒表去记录五位管理者真正在做什么,而不是听他们说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是由学者去想象他们在做什么。他花了一周时间,对五位CEO的活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这五个人分别来自大型咨询公司、教学医院、学校、高科技公司和日用消费品制造商。明茨伯格发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很少花时间做长远的考虑,他们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务和人物牵引,而无暇顾及长远的目标或计划。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他们用于考虑一个问题的平均时间仅仅九分钟。管理者若想固定做一件事,那这样的努力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会不断被其他人打断,总会需要他去处理其他事务。所以,明茨伯格认为,那种从管理职能出发,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说法,未免太学究气了。你随便找一个经理,问他所做的工作中哪些是协调而哪些不是协调,协调能占多大比例,恐怕谁也答不上来。所以,明茨伯格主张不应从管理的各种职能来分析管理,而应把管理者看成各种角色的结合体。

  根据明茨伯格的观察和研究,在经理的工作中,有着明显的六大特点,即工作的紧张和繁重,工作的简短、多样和琐碎,关注现实而不假思考,喜欢口头交谈方式,处于组织和外界联系网络的“瓶颈”,权力和责任混合一体。经理在工作中具有十种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这十种角色可分为人际关系方面、信息方面和决策方面三类。按照角色的不同,明茨伯格又把经理的类型分为八种:联系人、政治经理、企业家、内当家、实时经理、协调经理、专家经理、新经理。概括起来,可以用一组数字来描述经理角色学派,即六大特点,十种角色,八个类型。这是管理学史上第一次从实证角度来全面分析经理的活动。



六大特点

  (1)工作的紧张和繁重。经理的工作正如我们中国人调侃的那样:“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几乎没有一点空闲,不得不面对频繁的干扰,而且在脑子里还会同时考虑差别极大的不同事务,连吃饭的时候也会突然想到某件事情而出神。对车间主任的调查表明,他们每天要应对237至1073件事。明茨伯格自己对CEO的调查数据是:处理邮件平均每天36件,电话平均每天5次,会晤平均每天8次,从进入办公室到离开没有休息,咖啡和午餐与会晤交叉进行。即使下班后,还不能摆脱工作的思考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经理不能说“我的职责已经完成”——其他工作都有完成标志,如工程师完成设计,律师的案件宣判,而经理必须全神贯注永远前进。

  (2)工作的简短、多样和琐碎。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是向专业化、单一化发展,基本趋势是合理化、重复性、不间断,而经理工作则不然。例如,正在处理邮件,一个部下会来报告某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件事正火烧眉毛,又要穿插一个退休告别仪式;仪式还没完,又有人来催促商讨一个价值不菲的合同投标。所以,经理处理问题的速度是惊人的。明茨伯格的观察是:有半数工作处理时间不到9分钟;文件处理平均为15分钟,临时会晤平均为12分钟。即使是事先安排的讨论重大问题的会议,也不过一小时多一点。经理对长篇报告一般不感兴趣,往往只是迅速浏览翻阅。中层和基层经理,处理事务更加快速。经理们很少有保持不受干扰半个小时以上的,“连点支烟都来不及”。使明茨伯格感兴趣的是,他发现这种工作的中断往往是经理自己主动的,是他们主动结束会晤或中断电话,也是他们不时中断文牍处理而打电话让部下到他那里来一下。如果他愿意不受干扰,秘书能够给予他很好的保护。但他必须主动寻找这种干扰,其关键就在于经理对他的时间机会成本的敏感和直觉。

  (3)把现实活动放在优先地位。明茨伯格对CEO处理书面信息的情况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只有那些所含信息是活跃的、涉及具体的和大家关注的问题,才能引起重视,而不太关注例行报告和定期刊物。越是新的信息越有优先权。“即时通讯”会干扰会议,甚至引起工作日程修改。他们对工作的安排也具有高度的即时性,例如,14次口头联系只有一次是事先安排的。相形之下,经理更重视闲谈、推测和传闻包含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经理的活动都是涉及具体问题而不是抽象问题,他们几乎不参加抽象讨论和全面计划。可以说,经理工作是“务实不务虚”、“赶紧不赶要”。

  (4)爱用口头交谈方式。经理在多数时间都在与人交谈。劳勒等人的统计为:车间主任与人面谈的时间占57%,中层经理占89%。明茨伯格自己的统计为:交谈在经理的工作时间中占78%,在活动次数中占67%。而对书面邮件,则处理非常粗略,多数是一瞥而过。根据书面文件的性质划分,不太重要的文件要占到36%,例行报告、设想、内部业务资料等一般重要的文件占到51%。这些不属于“最关切的业务”的文件,经理的反应只是略微一翻。而有明确性和即时要求的文件只占13%。电话和临时会晤则要重要得多,其占用时间一般都比较简短,平均为6至12分钟,但却占总经理口头联系总时间的2/3。包括总经理的部下,也喜欢与上司面谈而不是使用电话。很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正式会晤,往往也会穿插一些“顺便提起”的事务和信息,而这些“顺便”的信息可能比正式主题更重要。

  (5)处于组织和外界联系网络的“瓶颈”。明茨伯格把它称为“沙漏之颈”。经理与三个方面进行联系,一是上级(总经理的上级指董事),二是外人,三是下属。明茨伯格对总经理的统计数据是:联系时间分布为与董事联系占7%,与部下占48%,与外人占44%;文字数量分布为给董事发出2%,收到1%,给部下发出55%,收到39%,给外人发出43%。收到60%。总经理与外人的联系主要包括顾客、企业上的朋友、供应商、地位对等的同行、政府官员和商业公会等等。车间主任也会有广泛的联系,谈话人的数量往往不少于50人,与各个相关部门打交道,尤其是存在着属于建议或忠告的“对角线”关系,而不是命令与服从的上下关系。管理学文献把工作等级制度的作用过分夸大了,实际上,非线性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正是经理工作的特色所在。

  (6)权力和责任混合一体。卡尔森(Sune Carlson)曾很形象地说,人们往往把总经理看成是乐队的指挥,实际上总经理更像木偶,好几百人拉线,牵着他这样或那样行动。明茨伯格的调查表明,经理的被动活动占42%,主动活动占31%,既不主动也不被动的活动占27%。但是,经理具有两个重要的自主权,一是他可以做出许多初步

[1] [2] [3]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