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为什么要研究毛泽东的军队管理思想——解不开的“毛泽东情结”
时间:2009-11-09 13:53:2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张成
在中国办企业、搞管理不能不研究中国式的管理思想。研究中国式的管理思想不能不讲毛泽东。讲毛泽东管理思想自当首推其军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常见一些学者乐观地预测,从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看,似乎轮到中国出管理思想、管理大家的时候了。如果真有伟大的管理理论在中国出现,其一定会与毛泽东思想有某些共同之处。

近几年,向企业家学管理成为一种时尚。向企业家学习,实际上就是向成功的管理者学习。一些著名企业家虽然很成功,可毕竟只是创办或有效管理了一个企业。而历史上的毛泽东却成功地缔造和领导了一个党,一支军队,打下了一个天下。巨大成功的背后必有丰富的理论宝藏。

近几年,向军队学管理亦成为时髦口号。有人甚至提出,“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在军队”,相当一部分著名的创业者、企业家出身行武,属于从军营中升起的星。如果读者真的对军队管理产生了兴趣,那么,捷径不在《孙子兵法》,不在西点军校,更不在克劳塞维茨,而在毛泽东。学军队管理不讲毛泽东,就像学物理学不讲牛顿、爱因斯坦一样。

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值得研究和借鉴,但真做起来,谈何容易。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似乎成了管理学研究中的“斯芬克司之迷”。很多人感兴趣,不少人在研究,可谁也说不大清楚。

破解这个难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理论上探讨,毛泽东军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是否有某种超越时代,超越军队,反映管理本质和一般规律的东西;如果有,如何用现代管理科学的规范语言将其表述出来。二是要引证当代最有影响的管理理论和著名企业家的管理实践,证明其与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是相通的,证明当前企业管理实践中不少难题的解决,可以从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受到启发。

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相当于构成理论“木桶”的木块。革命战争年代,这一“木桶”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管用的。可后来搞经济建设,人们大都认为毛泽东的“桶”未能盛住水。现在应该做的,不是稀里糊涂地将整个桶扔掉,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切实搞清到底是哪一块木板坏了,还是板与板间的联接出了问题。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介绍的是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一提到毛泽东,有人马上联想到“毛泽东情结”——国内如笔者这等年纪的人,大都成长于毛泽东时代,被毛泽东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至今认识和处理问题,仍摆脱不了毛泽东的影响。这种猜想不无道理,但确非本书真正的成因。笔者之所以研究毛泽东的军队管理思想,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第一,在中国办企业、搞管理不能不研究中国式的管理思想。因为,管理主要是管人。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当管理者,必须探索适合中国人特点的管理模式及方法。简单地照抄、照搬国外MBA的经典教材或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理论上说不通,实践中难免碰壁。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管理实例所证明,并开始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以至有人说,中国企业家100%地照搬国外模式管理,将百分之百地失败;照搬80%,则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失败。

然而,令人遗憾并费解的是,目前国内高校的管理学教学和社会上的管理培训仍多以国外教材为主,讲授跨国公司的管理理念及经验。如某著名大学EMBA战略管理课程,要求学员阅读900页“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和案例,理由是中国管理思想太落后。至于为什么落后,专家们提出三点原因:一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短,管理实践不够丰富;二是过于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研究力量不够。不能说这三点理由都不成立,毫无道理,可显然没有说到点子上。其实,如一位哲人所说,“学术世界平庸的秘密在于它的二手性”。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是永远不可能领先的。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大概也属于全面开放后学术发展的一种必然。

前不久,某管理学杂志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在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中,只有0••4%的学生对MBA教学表示很满意,22·8%的学生比较满意”。调查者认为,这个结果值得所有商学院领导、教师及管理学研究者深思。跨国公司如同市场丛林中的老虎,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只相当于梅花鹿,盲目地向梅花鹿传授老虎的功夫,那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研究中国式的管理思想不能不讲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既有独创性的理论,又有成功的实践。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及治国方略的精华,在治党、治国、治军的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多有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管理理论。可以说,毛泽东集古代儒、法、道、兵等诸家管理思想之大成,明显高于诸葛亮、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更远非唐僧、王熙凤以及作家笔下的胡雪岩之类文学人物所能比。

近几年国内管理教育有一怪现象:一部分人崇洋,一部分人“复古”,却很少有人认真研究执政党几十年治党、治国、治军的成功理论与实践。笔者曾在一些大学听中国管理思想课,教授们从三皇五帝说起,一直讲到“大观园”里的贾探春,甚至提出《管理——向西门庆学习》,可就是不讲共产党、毛泽东。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些学者不仅对毛泽东的管理思想十分陌生,而且个人成见很深。

翻阅近几年的图书资料,常能见到三类“中国式管理”的研究成果:一类是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其运用,如“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儒家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一类是讲阴阳五行、周易八卦,如用《易经》做企业发展趋势预测,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解释企业管理现象;还有一类就是部分台湾学者所讲的“中国式管理”。应该说这些研究如能深入,均有价值,值得参考。但亦应看到其不足:一则远,一则怪,一则碎。笔者认为,这些都不足以代表中国式管理的最高水平。要想真正学到中国式管理,还得去看毛泽东。

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家和学者喜欢创新,希望通过实践和总结,自己概括出一套中国式的管理思想。这种志向值得鼓励,可构建理论需要平台。中国式的管理理论一定得建立在中国文化的根基上。不把地基打牢,靠东找一块砖,西搬一片瓦,是盖不起高楼大厦的。毛泽东的管理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中,可以作为深入探索中国式管理思想的一个平台。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创新管理理论可以少费许多打桩之力。

第三,讲毛泽东管理思想自当首推其军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因为,毛泽东的管理实践首先是对军队的管理。其一生最成功、最看重的也是军队管理。他的管理思想大都来源于此。建国后,毛泽东曾试图将管理军队的成功经验运用于其他领域,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当时收到一定效果,后来也引发诸多非议。所以,要研究毛泽东的管理思想,理解其精神实质,认识其价值及局限,必须从毛泽东的军队管理思想入手。

在毛泽东时代,工业战线主要是学大庆,推广大庆油田的管理经验。最近出版的《工业学大庆始末》一书,全景似地回顾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工业学大庆运动。书中多次援引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等领导人的讲话,强调大庆之所以搞得好,主要是“学

[1] [2] [3] [4]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