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老子》与MBA
时间:2009-11-09 13:53:2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吴慧
引言

《老子》这部书我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可是每当朋友问我:老子思想核心是什么的时候,我的脑子总是暂时的一片空白,难以对答如流。然而,我却无时无刻不能感觉到他的存在、他的智慧和他的力量。我在选修“管理思想史”这门课时,老师又问起了跟朋友同样的问题,我仍然是木讷忘言。于是,又重读了数遍《老子》,本欲寻找老子的真谛究竟在哪里,没想到那里面原来字字珠玑、句句真言,难怪我总是不能一语以概之呢!有感于此、同时也感于中国MBA之方兴未艾,尝试做此读后感与同学们分享。

我对老子的理解经过了大致三个阶段的发展。首先是“宇宙论”阶段,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刚刚接触到老子思想,惊讶于老子对宇宙万物的生成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最新发展竟然如此的相似,从形上层次来说,老子的思想更深邃、高远,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等。

第二阶段是“修养论”阶段。这一阶段可分为两个子阶段:消极出世阶段和积极入时阶段。前一阶段是在生活低潮期对老子的理解,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只有“绝学”(当时理解为不学习),才能无忧;还有对“委曲求全”和“不敢为天下先”等思想的消极曲解等等。后一阶段是在人生的高潮期,对于老子修身养性的思想有了更积极的理解。当时我从消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再看老子,发现原来以前的理解是那样的片面与浅薄。老子“委屈”,是为了“求全”;老子“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老子“不争”是为了大“争”;老子“后其身”是为了“身先”…… 原来老子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安身立命的大智慧!

对老子理解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他的“治世论”思想。对老子思想的研究,只要你再往深走一步,就会发现:老子思想其实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明哲保身,而是更注重于去伪求真、弃恶扬善、救世治国、匡扶天下。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治大国,若烹小鲜”;“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等等。老子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就是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领悟中发现这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之“大道”的。

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简要地阐述老子思想对于中国MBA阶层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老子与MBA修养



中国工商管理硕士(MBA),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兴群体,开始逐渐从盲目的追逐走向理性的思考;开始从混文凭,走向真正的MBA。然而,真正中国的MBA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中国MBA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很多同学并不清楚。有的同学盲目悲观,认为土MBA肯定不如洋MBA;有的同学抱怨校方的教学计划或师资力量的局限性;更多的同学则是在用一种想象的模式(这个模式或者来自书上或报刊上看来的西方MBA经验;或是学校以某种方式引导而来的),努力地塑造着自己。他们认为,MBA应该西装革履、乐观自信、精通西学、熟练外语、勇于创新、乐于竞争、强于推销、不惧风流、敢为天下先,云云。似乎只有这样,才算一个“标准”的MBA。我并不想否认这些同学追求的价值观,我只想说,中国MBA既然是中国的,就不可能脱离中国的文化大环境;既然是常新的,就不应该是千人一面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看看老子无疑是极有帮助的。



1. 职业道德

作为将来的职业经理人,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老子所谓的道德是什么呢?“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说最高的道德不是那些自恃、炫耀、标榜、甚或利用所谓“道德”的道德,而是发自内心的、顺乎自然的道德。前者是下德,是以无德;后者是上德,是以有德。也就是“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应用到当今社会,就是要大力弘扬职业道德,避免虚伪的理想的不切实际的所谓“精神道德”。中国人已在这种“伪道德”氛围中沉溺得太久了,是清醒的时候了。人们只有遵守着各自的职业道德,才能各安其位、各尽其份,达到上德之境界。



2. 上善若水

什么是善?如何才能做到“善”?MBA的“善”又是什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如果说西方MBA善的标准是“火”,那么我们中国MBA善的标准就应该是“水”。前者热情向上、充满活力、咄咄逼人、来势凶猛、给万物以热量;后者则温情脉脉、蕴涵潜能、谦虚谨慎、避实击虚、润万物于无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新世纪中国MBA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吗?选择一个有前途的地方住居发展;心胸要保持澄静宽广;待人接物要真诚相爱;说话要遵守信用;为政或做管理要精简治理;做事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所长;行动要把握好时机。



3.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前段时期,有活跃的MBA同学提出要用“敢为天下先”作为该班的口号。他认为只有这句话才足以显示北大MBA的精神面貌和境界。大多数同学并不能同意他的这一说法,我个人也不敢苟同。有一个基本的疑问就是,所谓“敢为天下先”是“敢为天下先‘忧’”呢?还是“敢为天下先‘乐’”呢?抑或是“敢为天下先‘行’”如果是先忧,自然会得到群众的同情甚至是尊敬,只不过会苦了自己。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人才、西部边远山区也需要人才,如果你毅然前往,当然是好,但这种精神境界是否可信、是否必要、是否最充分地配置了社会资源、是否真正表达了口号提出者的心声,我们不得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再者,如果是先“乐”,准备毕业后找最好的最赚钱最有发展机会的工作,视自己为天之骄子,视别人如草芥毫末,宣扬的结果必然是处处受敌,怨声四起,求乐不成反生悲。还有,如果是“先行”又会怎样呢?先行未必先至。如果“不知常妄作”,必然是“凶”多吉少。

老子的智慧是什么呢?“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不想为天下先,也不是不能为天下先,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畏惧”。因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又因为“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还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昔刘备三辞徐州牧,正是基于同样的畏惧。但是,这种畏惧并不影响圣人终成天下先。因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刘备尽管曾经固辞徐州牧、又辞荆州牧、后辞益州牧,然最终还是成就了蜀汉王业。



4. 无用之用

世人皆知有用之用,不知无用之用。当今中国的MBA更是沉迷于有用之用,忽视无用之用。这一点可从部分MBA同学对历史的忽视、对民族文化的轻藐、以及对美国文化的推崇、对眼前利益的看重、对物质利益的盲求等现象中,窥见一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学习西方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经济学思想,对于一个经济落后的中国固然

[1] [2] [3]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