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上海会成为本土企业的总部基地吗?
时间:2009-11-09 14:14:3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张成
文/本刊记者 王 琦

全球化之风正越来越强烈地吹拂中国大地。作为中国最早萌发现代工商业的上海,依靠先天的地域优势和现代商业传统的熏陶,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商业全球化的风向标。那些闻风而来的跨国公司似乎禅透了“得上海者得天下”的中国商界法则,100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设立在上海,从上海觊觎中国市场,进而到全球市场。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他们是否感受到了这种趋势?他们还会信奉“得上海者得天下”的信条吗?上海会成为中国本土企业走向全球的总部基地吗?

2006年8月18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2006上海论坛在浦东召开。这个主题为“投资上海——中国本土企业的新机会”的论坛,吸引到了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的掌门人、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和著名经济学家等一共500来人。高朋满座,大家关心的话题是:在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上海如何更新自己的城市定位,企业如何把握上海新的投资良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上海。

以理想主义者著称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所作的开幕辞点燃了在场嘉宾心中的激情。

这么多年来,《中国企业家》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推动政府逻辑和企业逻辑两大逻辑的对接,推进本土商业和全球商业智慧的融合。而上海恰恰是一个特别好的舞台。今天这次大会,是我们让中国本土企业、本土企业家和我们上海市政府对接的开始,我们特别希望这个“红娘”能够做好。

在这个大会之前,上海市胡延照副市长跟一些企业家们谈到,上海不仅是上海的上海,更是全国的上海。我想在这儿说,上海不仅是世界的上海,更是中国的上海。因为大家都知道,跨国公司登陆中国,往往会把上海看作是一个最好的入港处。我们特别希望,上海成为中国本土企业、本土企业家驶向全球市场海洋的最佳出海口。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

希冀在上海发展壮大的本土企业,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政府对投资环境的营造。论坛开幕前,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先生在与部分企业家、经济学家代表的交流中,热情地表达了上海敞开怀抱,吸引各方企业投资上海的态度。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上海企业只有在服务全国中才能赢得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上海就是一个大舞台,上海的能量和水平关键在于它海纳百川的能量和水平,上海是一个追求卓越的地方。

一百年前,上海是近代中国工商业文明的发源地。现在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我们正在努力让上海成为经济、金融、航运中心。所谓经济中心,说到底是一个服务中心,是一个市场中心。经济中心的能量关键是服务的能量和它对周边地区辐射的能量,或者说是它集聚和辐射的能量。因此我们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上海的经济逐步走向以服务型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上海要自主创新,要做自有品牌。但是我们的品牌不是建立在样样都是自己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际资源大平台基础上,要把世界上能够为我们所用的东西拿来用。对外资企业,对我们的兄弟省市企业,上海都是开放的心态。上海只有为全国服务好,才有希望,才有发展,上海的能力、水平、人气越是高,发展才越是快。

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则对“全国的上海”有不同的感受:

大上海的大气派我在三四年前就有所感觉。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市场,人口密集程度最高。所以我们早早地就来了。但是,上海定位非常清晰,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我们养牛的、种草的、挤奶的企业都排斥到了外边。告诉我们:产品可以进来,市场可以来,养牛场千万不能来。

今后制约上海发展的,不是在资金上,也不在智慧上,也不在人才上,主要是在资源上。我想上海应该有海一样的能量,海一样的精神。纽约的定位是“梦想和创造”,伦敦的定位是“不屈不挠”,他们有这样的城市精神,促使他们挤进了高端市场。上海应该考虑包容、服务、创造这样的“海”的精神,这样必将使上海成为世界级大都市。陆地上最大的是草原,比草原更广阔的是海洋。所以草原与海洋的携手就是资源和智慧的结合,西部与东部的双赢。



给上海的建议

一百年前,上海崛起,大批民族资本在上海投资发展,同时上海滩也迎来了很多外国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本土企业、民族企业是上海的骄傲。改革开放20多年,上海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投资环境、人力资源、市场空间等方面,拥有数一数二的地位。上海如今成了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基地,但与外资相比,中国本土企业显然准备得不太充分。

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黄辉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在Google中搜索城市关注度的指数,一是搜索创新城市,指数高的城市是美国、新西兰、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而现代服务业关注指数高的城市分别是孟买、德里、新德里等,并没有中国的城市,包括我们引以为傲的上海。黄辉建议,“政府进行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在创造服务型政府的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建立综合性政府部门来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艾丰非常认同上海市对“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的重视,他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十一五”规划内容很丰富,我给它浓缩成三句话: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任务是转变增长方式,操作的方式是自主创新。

什么叫世界经济全球化?光资源整合全球化还不够,每个国家利用资源整合全球化争取本国利益最大化,才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源整合全球化怎么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呢?就是争取整合中的主导权。我们中国人如果有可能,不仅要做被整合者,更要做整合者,拿到整合的主导权。拿到整合的主导权当然条件很多,但是最基础的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主品牌。没有自主品牌你连主体的代表都没有,请问你如何整合别人?自主创新是一个链条,自主创新一定要保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存在必须有自主品牌。

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讲品牌让上海更受尊敬。原来上海品牌陨落很多,现在又重新启动,是非常值得关注和庆幸的一件事。

蓝山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越提出了给上海的建议:

上海的政府官员不管在素质、眼界,在中国整个政府官员行列中是属于相当高的。所以正因为在这样的政府官员领导下,上海的政府是一个非常精明、非常强势的政府。正因为如此,上海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力量就太过商业化。上海的支柱产业,不管是钢铁、汽车,还是零售、媒体,基本上都是上海政府所控制的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占有着领导地位。那么当政府既是这个行业的规则的制订者,游戏的裁判,但同时又是一个场上最强有力的运动员在参与这个竞争的时候,这中间微妙的关系如何把握?

上海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下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在金融行业,因为中国金融行业将会经历非常大的改革,上海假如要建成一个金融中心的话,政府如何制订规则?如何参与竞争?如何为其它竞争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政府应该仔细考虑决定的问题。

[1] [2] [3]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