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多事之秋
今年对不少企业和品牌来说,是个多事之秋。
地产、直销等行业的整体调控自不必多说,单就沃尔玛的“工会门事件”、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的诉讼事件,到最近十分“抢眼”的SK-II违禁成分铬和钕超标等事件中,媒体、政府、企业、消费者、评论者……每一事件发生时都在市场上掀起了“惊天巨浪”,一时间内,各种声音飘散于市场的各个角落。
2006,一个不“安分”的年头。
二、中国,变在无形中
可能有很多人如笔者一样一直在思考,为何每一事件都会震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这些事件单独来看,可能不能洞察出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如果联系起来思量,则会发现其个中奥妙。
笔者以为,造成上述事件的根源就是:中国市场,巨变发生在无形之中!
改革开放的推动、全球化浪涛的席卷、媒体资源的增多与传播速度的加快、消费者素质的提高等等,一些曾经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品牌,在日益完善和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中,其部分优势已遭到了来自市场的强烈挑战,如以前不能说的问题现在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传遍天下,以前是政府和媒体需悉心呵护的“贵宾”,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也已不可能像昔日那样强了。
据笔者的观察,在每一次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有不少业内人士或专家,都将事件背后的原因机械地归结为“企业的危机公关没做好”等问题,这些事件的爆发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在全球市场圈中,中国市场是一个高速成长和急剧变化的市场,各种问题皆会出现,那些自以为能继续掌控市场的企业“单相思”地相信,他们以前屡试不爽的策略和招式能够“可持续地攻无不克”而为其带来滚滚财富,可结果则是市场惊变、南柯一梦。另外,以前企业在遭遇所谓的“危机”,其面对的市场压力和挑战尚未达到今天的状态,尤其是对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品牌来说,凭借娴熟的公关技巧尚能够化解。而今天他们需面对的是一些素质更高、群体更加广泛和全面的消费者及与之联系日益增多的其他各类社会阶层,也就是说,如今企业面对的危机,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市场的危机,而逐步演化成了一种全社会型的风险,其难度系数已大大提高。试想,当一个企业要想“搞掂”全社会时,其难度有多大和不可控。当市场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全面变化时,企业遭遇的各种市场问题,都会被各种信息工具等加以放大,影响的人群更加广泛,即市场的整体进行巨变时,企业掌控市场的难度大大增强,尤其是那些备受市场各类人群关注的品牌,如沃尔玛和SK-II等。
现在的中国市场,恰巧就是这样一个正在高速变化的成长性市场,沃尔玛、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