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中小企业经营遇到瓶径原因是发展战略的三点定位不明确
时间:2009-11-09 14:35:2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玟
  出于一种营销管理者责任不得不考虑一个企业的战略问题,虽然问题早已存在,因为先天不足形成自然了,维持原始状态最起码还可以暂时生存,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但我们不能视而不觉。

问题提示:

  创业原始积累了一定资本,经营遇到了狭窄瓶径,经营管理走一步退两步或原地打转,管家式的经营方式呈现虚拟的管理层是中小企业多具备的通病,如何解决?

  分析评估:这一切都归结为企业经营的三点定位不明确。这三点就是“精髓”、“核心”与“灵魂”。明确才有力量,不明确三点定位就无法建立起一条生命蓝图。这和一个品牌经营管理是一样的,其“精髓”、“核心”与“灵魂”三点决定了发展的命运!

  企业的精髓(也是品牌的精髓)是理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企业的核心(也是品牌的核心)是感性的,是企业机制、企业文化和团队凝聚力。

  第二.对人员应具备条件界定不清

企业成立初期,管理基本为零,可能连一份完整的员工合同都没有。大家更关心的是尽快将产品生产出来,尽快打开市场,所以是全员皆兵。而管理工作则一直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也没人重视。

通常都是总经理负责全部事情,既要关心产品,又要抓销售、采购、配送和服务。事情一多,顾此失彼。难得有心思坐下来,制定岗位职责,明确每一岗位的人应具备的素质,承担的责任。所以在招聘的时候三五个人坐一辆金杯车,扛着几个产品简介的牌子和几张桌椅,对招聘岗位的陈述则三言两语了事。对前来应聘的人基本上只要报名就面试,因为没人知道总经理想要什么样的人;不是太差他愿意来基本就可以考虑,所以引进一批劳动力,而少有能扛大梁的。

  第三.任用前担心过多

小企业主对自己的份量心知肚明,所以通常对外来人员的疑心很重。

  下列事情是他们用人前必须考虑的:

  1.谁介绍来的,背景怎样,不用会不会驳了某人的面子或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工商局长的小舅子,国税局某科长的大姨子等等也是来面试的,未能录用,偶尔吃饭时聊起这事,当官的亲戚们当时发下话来,你放心,一周之内让你上班。企业这时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不能不给父母官面子,回头这人还不好管,里外为难。

  2.面试时表现虽不错,究竟有没有能力;

小企业主们虽然不希望招到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但是水平都很差也是他们担心的事。这意味着,自己将事事操心,没有几个可以撑得起来的伙计。因为缺乏招聘经验,所以无法全面综合的考核面试人员具有的能力,开始犹豫要不要给他个机会试试,又没有别的办法可行,只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放到实战环境里品一下,成与不成听天由命吧。

  3.对比较看重的人,担心能干多久;

总会碰到个把比较满意的人。这时会担心薪水能不能满足他,环境他能不能忍受,周围的人际关系怎么处理等等。

4.能干的人要怎么用才能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最让小企业主头痛的就是这样的下属。能力较强,善于学习,这样的伙计实际上是把一双刃剑,用好了,才堪大用;用不好,掉过头来就反咬自己一口。开始权衡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把这个人用好。一旦他独当一面后,会不会尾大不掉,难以处理?

  5.会不会是竞争对手派过来的密探;


对于重要部门,比如出纳、销售、售后、采购等岗位的人员招聘是大意不得的,一旦内部有了竞争对手的人,自己的企业机密就无从保留,会遭到竞争对手有针对性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6.他会不会成为自己将来的竞争对手;

总工把握着产品的所有技术资料,一旦自立门户,马上就成了自己的敌人。销售掌握着公司的价格机密与渠道策略,并对公司的运营情况有清楚的了解,一旦被挖走,自己瞬间被了解个底儿掉。企业最头痛的事就是和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人唱对台戏,既被动又无奈。

  第四.对人员考察期过长

由于小企业内部没有绩效考核制度,所以对人的评价相对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做出,对一个人的了解要看他碰到各种情况时的反应才能比较全面地获得。通常试用期会是半年或更长。而这常让员工不解,你一个小企业招人本来应该越快上手越好,你却闲着不肯用,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于是有了离开的念头。企业那头还在想,你看经不起考验吧,才几天就熬不住了,幸亏没让你接触到实质性内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五.不敢轻易委以重任

小企业老板用人时有一个非常矛盾的心理:既希望他有一定的能力,能够独立做事,甚至撑起一摊,又担心他能力较强,而自己没了解清楚,很快掌握了企业内部的核心

[1] [2] [3]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