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Google我们的生活将怎样被一家公司彻底改变》开放与封闭(2)
时间:2009-11-09 14:44:2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吴慧
“开放”与“网络”的结合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矛盾现象,当时,商业级别的网络都是按照封闭的理念设计的。例如蜂窝式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络之所以能够保证质量,就是采取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方式,实施封闭式控制,对进入网络的人和信息加以严格限定。相反,Web缺少一个中央权威,也没有为网络出版商内置的收集款项的功能,所以,从Web诞生之日起,它就是专供学术界、业余作者及其他对商业追求没有兴趣的人们不计报酬地分享信息的地方。
Web的开放性和本质上去核心化的设计反映了互联网潜在的技术标准,即被用于对数位信息进行转换的网络技术。但是Web没有马上获得成功。在1993年6月,距离初次使用两年之后,网页在互联网总体传输量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0.5%——其余的传输量都是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新闻组”的讨论。Web中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当时的网络数量只有130个左右。1994年,在第一个公众浏览器——摩塞克(Mosaic)投入使用一年后,也只包括2700个网站,在全部互联网传输量中仍只占6%。
如果Web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学术圈子以外的个人将信息免费地存入Web的愿望的话,那么它仍将只能是传播非常专业化的学术信息的地方。今天的谷歌雇员和股东应该永远感激为Web的早期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因为后来对于满足谷歌的搜索服务和需求完全是由于他们将信息无偿赠予Web才产生的。
在Web之前,通过在线服务也是可以获得信息的,但是人们却不得不为了接入信息而支付可观的费用。第一代数字信息服务机构是商业信息提供商,如洛克希德公司的会话服务系统,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须向商业用户收取相当高的价格。前Web时代的第二代信息服务是由美国在线(AOL)、CompuServe和Prodigy出售给顾客的。它们向顾客提供进入它们内网的接入,利用家庭的电话线安装拨号上网调制解调器,以保证只有成为它们的会员才能获取信息。
在20世纪90年代初,谁也无法预言Web将能吸引高质量的而又免费的丰富信息。唯一看上去有实用价值的商业模式的信息服务是围绕信息建造一座有围墙的花园,然后向入园的用户出售门票。作为数字信息行业的后来者,谷歌是带着巨大的优越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末降临的。它完全是在有围墙的花园之外构想出来的,绝对不像先驱们那样,必须经过痛苦的蜕变,才能将以封闭式网络为基础的核心业务模式转变为以开放式网络为基础的模式。
在微软对信息服务产生兴趣时,已经有美国在线等公司捷足先登,这似乎是它不走运的地方,但又没有晚到必须与封闭式网络展开生死较量的地步,就像Web不久即将面临的局面。在谷歌成立6年之前,在1992年,微软就已经开始筹划提供自己的信息服务,最终这种服务在1995年以MSN(Microsoft Network)的面目出现。它自然跟随美国在线等公司的封闭式网络的模式。微软公司当时的首席技术官内森•梅尔沃德(Nathan Myhrvold)把MSN在未来的功能比作大型购物中心的业主,其他公司将应邀到MSN当中来出售信息或产品,而微软则收取利润的10%~30%。当互联网的发展隐约出现舍弃有围墙的花园而选择免费模式时,他仍旧希望微软公司能在MSN的花园之外建立一个收费场所,具体方法是,将微软的专利软件嵌入互联网上所有电子商务形式的购买行动中,并索取1%~2%的交易费,就像维萨(VISA)和万事达信用卡那样。
有一个公司在Web出现时摆准了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了利润,这个合乎理想的公司就是网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它的网景浏览器在1994年开始发行时便受到非同一般的欢迎,公司的发展也很快,及至1995年8月,也就是距公司成立才18个月,就首次公开发行了股票。这在技术行业的公司中,还鲜有出其右者。网景宣称自己是“开放性”的忠实维护者,是互联网建筑的基石,1998年,公司更将其浏览器的内部源代码放到了公开领域。这就是说它很痛快地就把网页浏览器送给大家免费使用了。然而,从付费使用的顾客手里收钱,远非一件易事,因为这要求它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有知识产权,而这却不是轻易办得到的。当网景公司试图将网页浏览器软件出售给一些公司时,它发现软件卖得很慢。它试图将自己的专利附加到Web标准中进而形成一种新的产业标准,但这种企图很快被证明属于徒劳。正如一部网景公司的编年史所总结的,网景是“公开的,但不是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