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Google我们的生活将怎样被一家公司彻底改变》开放与封闭(5)
时间:2009-11-09 14:44:2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玟
只不过一眨眼功夫,Facebook就变成了一个微型的Web宇宙——躲在高墙之后,与谷歌不相往来。随着Facebook在外来软件的装备下日益完善,它的会员就更没有要离开这个网站的理由了。这种发展态势使人们又重新相信这句话:“如果围墙花园足够大,那它与开放世界就无任何区别。”
在谷歌眼里,Facebook所创造的欣欣向荣的封闭世界比MySpace的成长更加令人焦虑:后者的围墙还有些洞眼,可容谷歌的“蜘蛛”进入。谷歌曾与MySpace的母公司福克斯互动媒体(Fox Interactive Media)签署过一个独家广告代理协议,所以MySpace的成长对谷歌来说也是有益处的。但Facebook却没有同任何搜索引擎签署类似的广告合同,与此同时,在其成长过程中也未曾建立起任何广告系统。在它的对手看来,Facebook的自给自足的世界是对Web与生俱来的开放和信息自由流通的伦理的破坏,巨型公关企业爱德曼(Edelman)公司(MySpace就是它的客户)高级管理人员史蒂夫•鲁贝尔在个人博客中曾对Facebook有过抱怨:“Facebook对广大的网络世界没做过任何回报。大批材料塞进去,却没见东西出来。Facebook内发生的全都留在了Facebook里边。”
谷歌应该怎样回应总体性的社交网络现象?又应该怎样回应Facebook这一特殊对象?公司的“三驾马车”并不明确,但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2007年6月,即Facebook将软件开发商请进去后不久,谷歌指定由公司应用小组的三名负责人——乔•克劳斯(Joe Kraus)、格雷厄姆•斯宾塞(Graham Spencer)和大卫•格拉泽(David Glazer)成立一个内部班子,对下述问题寻求答案:针对“社交”(“社交网站”的新简称)谷歌应该怎么办?
第一步是招募成员。这也不必招聘新职员——分布在谷歌各个部门的人才相当充足,他们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从事项目研究和开发,也一定会对谷歌掌握社交网络的主动权有所贡献。克劳斯和另外两名小组负责人不能强行调动这些人的工作——只能一个个去说服他们,“这需要一个销售过程。”克劳斯说。他从最高级别的主管人员那里得到了一份打印出来的电子邮件,他们授权他可以在“社交”研发团体中印发交流。他挥舞着这张纸片在谷歌的各部门之间进行他的销售访问:“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而你的团队也需要调整方向,因为——你已经看到——这封信,是比我们高三个级别的人发来的,信上说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项目。”大多数人最初的反应都只是耸耸肩而已。谷歌的人在外面都显得步调一致,在开发新市场时雷厉风行,目标集中。但在内部却是一个个自治团队的联邦,员工们一个个都争强好胜,对于拒绝一同工作的伙伴和公司的当务之急毫不在乎。
一旦从事社交网络创办工作的团队正式组建——并且能够保证办公室空间,当然这必须赶走另一个团队——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尝试一下让Orkut在美国也获得成功?是保留这个网站的原名,还是注册一个新品牌并重组网站?人们对保留Orkut的原名毫无热情,但有一些人主张谷歌应该引进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的社交网站。但克劳斯对此却并不热情,他说:“眼下的市场上难道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新的社交网站吗?”但在团队的另一个成员的劝说下,他几乎要改变意见,那个人争辩道:“看,社交网站是一个仅凭三种传播媒介就能聚集起成千上万用户的网站——它有电子邮件,它有网上即时通信服务,它有社交网络。你怎么能真的相信你就不用去开办一个新的社交网站了呢?”
克劳斯的立场最终还是占了上风,他认为,谷歌不应试图提倡用户去创造一种新品牌的特性,而应该努力使所有的谷歌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社会化,也就是让每个人与自己朋友的网络都连接起来。与开办一家新的社交网站相比,这种观点实际上已经放弃了主动者的雄心壮志。过了不久,团队决定不应满足于对现有的服务做无关痛痒的改动,他们再次改动了行
动方针,抓住这次机会去扮演克劳斯所谓的“更大的角色”:计划使整个Web网络中的每一个站点都更加社会化,承认用户搜索信息的方法正在改变。“信息的发现途径正在进化”,他说:“从一个独自的练习变为把你的朋友能胜任的活动也包括进来,从而按照你朋友的喜好去发现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