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新竞争力打造
金融海啸余烬还在,在此中挣扎生存下来的中国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该如何顺应企业的发展趋势,迎接新一轮的竞争挑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金融海啸余烬还在,在此中挣扎生存下来的中国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该如何顺应企业的发展趋势,迎接新一轮的竞争挑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21世纪是个充满机遇与挑战,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且正处于上升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的发展势必将会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开放30年的深刻变化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的改善就可以看出。
市场经济的快速革新和发展,以及外国现今企业理念的引进,推进了我国企业现代化进程。传统与现代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突出矛盾最终导致了我国某些企业的慢性自杀。有关部门对亏损中国企业的调查表明,政策性亏损和宏观经济变动引起的亏损约各占10%,经营不善引起的亏损占80%左右,据此数据来看,企业经营的失利,不仅仅是由于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的陈旧,更多的则是因为企业基础政策和思想缺失,企业定位的错误,以及企业的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改变。因而,当务之急是把握世界范围的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在进行企业整型改造过程中,提高水平,这既包括建立起科学的高效率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包括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建立现代化的各类专业制度。
在加强企业基础工作是提高企业水平方面,任何新的思想的贯彻、方法和手段的采用,都要求有良好的基础工作来支撑。企业基础工作,顾名思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若没有做好企业的基础工作,不用说发展,仅仅是立足,都可能不会有一席之地。企业的思想理念,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组织系统等都是企业基础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能否立足于同类中的重要基石。在新的世纪,在全球化的竞争背景下,更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工作。
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对基础工作有所忽视,造成我国企业基础工作出现滑坡,机械工业部1995年组织的调查表明,机械工业有55%的企业的基础工作在某些方面出现滑坡。上海市前几年对1771个工业企业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被调查的企业中,有比较健全的原材料消耗定额的企业只占61%;有比较健全的劳动工时定额的企业占74.4%;有比较完整的原始记录的企业占37%;有比较健全的计量验收制度的企业仅占26.8%;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更是稀少,仅占到17.6%。辽宁省和北京市的调查同样反映出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基础工作的关系就更为必要。企业应重视这一环节的建设。
中国的企业在发展上关键是谋略和定位,企业发展是成长、壮大的过程,研究企业发展谋略、找准市场定位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灵魂与纲领。如今的市场越来越规范化,市场机制不断地完善,这使企业的发展有了更新的目标。企业应打破传统思路,寻求新的方法,找准自身的定位。现阶段,中国企业数目众多,发展良莠不齐。既有像海尔、海信等知名品牌集团,也有证件不全所谓的黑公司。为什么?因为海尔、海信等有自己的规划和战略,也有自己的定位。而那些发展不起来的黑公司连自己公司的名称都没有,又谈何企业的发展战略呢。树叶长在树枝上,树枝长在树叉上,树叉长在树干上,树干长在树根上。在一个企业中,树叶性的问题有成千上万,树叉性的问题有成百上千,树根性的问题则是寥寥无几。树根性的问题虽然不多,但由于它是一树之根,其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要是树根烂了,任凭你怎么摆弄,树叶也不会再绿。而企业中,战略和定位就相当于树的根,枝叶就是企业的发展、管理、文化等,要想企业长青,就必须先规划好战略,做好市场定位。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周寰认为,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他说:“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科技投入创新仍然不足,英国贸工部发布的第15次全球企业研发排行榜中,中国内地仅有四家企业上榜,且与国外发达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是我们中国企业缺钱吗?其实我们应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钱应该用在刀刃上。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只有达到5%以上才能具有竞争力,2%职能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1%则艰难生存。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的仍然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