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战略策划
“澳柯玛危局”为青岛“五朵金花”敲响警钟
时间:2011-09-30 13:19:0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玟

  危局新政

  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并称为青岛“五朵金花”,五家企业不仅是全国知名大型企业,也是中国的“标杆企业”,其品牌知名度家喻户晓,有的已是名扬世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或企业。“五朵金花”使青岛成为中国的“名牌之都”,“青岛现象”为人们津津乐道,吸引着全国媒体的追逐聚焦,不时引发业界的讨论和研究,来自全国的参观学习者也是络绎不绝。

  然而,从2006年4月份开始,“名牌之都”的青岛打破了以往的平静,“五朵金花”的和谐格局突生变故,澳柯玛集团在自己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路上摔了个跟头,总裁鲁群生“下课”的新闻象长了翅膀一样从青岛飞出来,被媒体不断报道传播。澳柯玛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19.47亿,青岛市政府全盘托管了澳柯玛,并给出过渡性的发展和改革方案。而与此同时,经销商为追回货款、联合起来上诉澳柯玛的官司被法院受理。网上,消费者对澳柯玛有关产品质量和维修服务的声讨帖子越来越多,言辞激烈,甚至破口大骂。澳柯玛因陷入多元化沼泽,淡出空调市场,危机四伏。“五虎上将”损一员,“五朵金花”折一枝,青岛“澳柯玛危局”终于全面爆发。

  为稳定局势,保证“五朵金花”的和谐“开放”,维护“名牌之都”的盛名,青岛市政府注入资金3个亿,全力拯救澳柯玛。2007年1月底,又传出“五朵金花”之一的青啤总裁金志国空降澳柯玛,成为其独立董事的新闻。有经济观察人士认为:原总裁鲁群生是导致澳柯玛占用上市公司巨款的主因,而新任的高层均来自政府部门,相对来说缺乏操作大企业运作的实际经验。而素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闻名的金志国无疑被寄予厚望,金志国最初扮演的可能是“救世主”的角色,而在业务熟悉之后,不排除其最终执掌澳柯玛成为“新当家”的可能,金志国的意外空降使澳柯玛高层人事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多元化的通病

  目前,“澳柯玛兵败多元化”几乎成了业内分析人士一致的看法,在深刻解读失败原因后,都流露出了不同程度的惋惜之情。自1990年3月鲁群生掌舵澳柯玛以来,除了冰柜、冰箱等主业外,还涉及空调、自动售货机、锂电池、太阳能、电动车、摩托车、照明、电工、橱卫设备、海洋生物、IT行业、房地产等,多达几十个行业,几千种产品。这些产品仅有主业略有盈利,由于主业市场容量有限,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微利状态,而多元化发展又目标分散,盈利周期过长,澳柯玛似乎成了典型的多元化失败案例。

  但是,我们看到,在中国家电行业,澳柯玛并不是个案。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海尔、海信、格力、长虹、春兰、TCL、奥克斯、小天鹅、科龙、容声、美的、乐华、美菱、新飞、小鸭、厦华、创维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品牌或企业,多数在多元化上陷入过危局,栽过跟头。目前,上述许多品牌已风光不再,有的已从市场上和人们视线中消失。

  多元化的后果在2004、2005年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已集中显现出来,澳柯玛只是其中一个。但是,令业内人士关注的是,作为“名牌之都”的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被称为“五朵金花”中的“家电三杰”,三人同城为伍,抬眼相望。“澳柯玛危局”会否引发“多诺骨效应”,或者,是否正在警示同城兄弟?因为,人们已经看到“多元化”已成“五朵金花”的通病。在“多元化”面前,“五朵金花”潜藏危局的倪端时有显现。

  事实上,除了青岛啤酒多元化经营相对较少外,海尔、海信、双星都有多元化的倾向,而且相当严重。但是,青岛啤酒自1997年率先在全国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啤酒圈地运动”,也给自己带来了“资本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