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引申出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诸如:
一、企业发展需要上规模、扩大市场份额,但是什么样的销售计划才是合理的?
1、庸俗的“唯量论”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吗?
2、经销商胃的撑到什么程度,既可撑大,又不会撑破?
3、除了强压销售任务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销量?如何寻求科学的“上量论”?什么是最佳的边际效益?
经销商面对强势企业的超重任务?如何才能提高沟通能力和话语权?
1、如何才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科学的市场容量分析是关键。
2、怎样才能确保超重销售任务的顺利完成?计算出与任务相匹配的费用投入很重要。
3、用事实说话,砸价、抛货,能收拾的小乱,未尝不是一贴清醒剂。
企业制定年度销售计划的合理性
企业给经销商压销售任务的基本原因不外乎来自二方面的考虑:一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不进则退,所以追求速度与规模,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几乎成了企业压倒一切的第一目标。二是这些所需增长的销售目标,由谁来完成呢?当然是通过销售计划任务的分解落实到区域市场,由销售经理和经销商去完成。而区域市场的空间还很大,经销商往往还没有做足。但是问题出在:企业的销售目标计划是否是通过全面、客观、理性、系统思考之后所制定的科学、可实施的目标?
1、庸俗的“唯量论”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吗?
中国企业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简单的追求销量和规模几乎已经成了惯性。销售就是要凭数字说话,销量是衡量业绩的第一标准,简单的“唯量论”是中国大多数企业营销的基本观念。但是今天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依然以“唯量论”来衡量一切,已经行不通了。你以自己的主观设想(唯心观)来追求销量,市场就一定能按你的意志实现吗?即使一时实现了你的销量目标,你能确保它可持续发展吗?销量指标的实现能涵盖或等于市场基础、品牌、渠道、价格体系、利润等指标都实现了吗?仅完成一时的销量指标是企业发展的唯一追求吗?企业的发展需要综合、均衡实力的提升,做大不如做强,做快不如做久。笔者认为:简单追求销量的观念是“庸俗的唯量论”。它犯了哲学称之谓“路径信赖”的错误。
2、经销商胃的撑到什么程度,既可撑大,又不会撑破?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大跃进时期的豪言壮语,现在说来大家都会觉得好笑话,不会更有谁把它当作真正的工作方针去实施了。但是切换到市场经济、企业竞争的今天,用在销售计划、任务指标上,人们往往又热衷于它。在营销理论上笔者曾提出“经销商的胃是可以撑大的”工具,通过压库可以挖掘经销商的潜能,扩大市场的份额。但是靠简单的压库,不断的压库,没有限量的压库,真的就可以把经销商的胃给撑大,将市场的份额无限的扩大吗?这是不可能的!胃是有极限的,撑过了会撑出胃病来的,甚至还会被撑破。关键在于度的把握,撑到什么程度是最适合?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