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强行并购娃哈哈事件不禁让人们又打开尘封的记忆。想当年,政府和企业的部分高层领导怀着用市场换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美好愿望,疯狂的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然而,在汹涌的“合资浪潮”下,昔日许多耳熟能详的本土名牌,如:“扬子”、“香雪海”、“红梅”、“熊猫”、“美加净”、“活力28”、“天府可乐”、“北冰洋”、“乐百氏”等,一个个都淡出视线、销声匿迹。
事实上,在与外商合资的过程中,我国企业未能实现利用外商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壮大自己;反而被外商利用合资的机会,通过资本运作,不断地增资持股,达到绝对的控制权,实现了铲除中方知名品牌的目的,这应该引起政府、企业以及国人的警惕!
娃哈哈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合资初期所签署的合同当中有这样一条“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这一条款简单地说,就是娃哈哈要使用自己的商标生产和销售产品,需要经过达能同意或者与其合资。
另一方面是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百富勤在境外将股权卖给了达能,使达能跃升到了51%的绝对控股地位,是机缘巧合还是精心设计的圈套?
虽然,在事后的分析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达能欲垄断中国饮料行业的战略意图,但无论是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的本性来看,还是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来看,达能都没有错,并且让人觉得无懈可击,致使娃哈哈目前的形势非常被动。
但娃哈哈也并非就没有谈判的砝码而束手就擒,事实上,在合资的初期,在经营管理权方面的斗争,娃哈哈就取得了胜利。据了解,达能曾派驻研发经理和市场总监,但都被宗庆后“赶走”。
一位伟人曾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深谙中国国情的宗庆后一直对娃哈哈的经营管理权保持着高度的控制力。2001年,乐百氏老总何伯权忍痛交出帅印之后,宗庆后就产生了不安,但这一幕并没有在娃哈哈发生,达能虽向娃哈哈投资1个亿的资金,却没能派一个人进入娃哈哈的管理层,宗庆后依然大权在握。
在对经销商的掌控上,宗庆后也毫不手软,他不仅时常对这些经销商耳提面命,而且还把所有的二级批发商掌握在手中,绝不让一级批发商一手遮天。多年来,宗庆后一年中总有60%~70%的时间都在大小城市和农村的鸡毛小店考察市场,他一手创立的独特营销体系“联销体”,通过利益分摊的方式将各级经销商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事实上造成经销商对他个人的高度认同。
除了经营管理权的高度控制之外,各界对民族品牌的情感也成为娃哈哈与达能谈判的重要砝码。一则“娃哈哈遭遇达能低价强行并购”的消息传出之后,各方的声援纷至沓来。
4月3日,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给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发了“声援信”。
4月8日,宗庆后做客新浪披露达能强购事件内幕,得到广大网友的声援和支持。
4月9日,李光斗声援宗庆后:中国本土品牌到了最危险时候。
4月10日,娃哈哈集团就向新浪财经发去了“娃哈哈集团全体职工代表声明”、“娃哈哈全国销售将士声明”和“娃哈哈全国经销商代表声明”
…………..
娃哈哈集团全体职工代表声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