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养殖
种公畜血尿的辨证论治
时间:2009-12-10 12:07:12来源:作者:大山

 

  血尿也称溺血,属中兽医学血证范畴,是以尿中出现血液为特征,为家畜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以种公畜多发,常见于配种旺季。近年来,笔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运用“止血先行血、行血宜安络、安络应辨证”为诊疗法则,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共治疗种公畜血尿症22(其中黄牛7例、猪5例、山羊10),全部治愈。

1   病因病机

引起种公畜血尿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上以配种过度、饲养管理失宜,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乃是其发生血尿的主要原因。即所谓“气伤则血无所藏”。中兽医学认为,家畜体内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脏腑气血功能的正常协调,当各种致病因素,或心火亢盛,肾经受损、脾不统血、三焦积热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血离脉络,不能循脉运行,溢于膀胱则形成血尿。

2    临床辨证分型

2.1  实热型

多由湿热之邪侵袭引起。症见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轻症口色微红,重症口色苍白,舌苔黄,脉沉数,排尿不畅,尿色红或暗红。

2.2  虚热型

多由肾阴亏耗所致。症见口色红少津,精神变化不明显,或有低热,脉细数,阴茎频频勃起,不断作排尿姿势,但仅有少量尿液排出,排尿无力,尿色淡红。

2.3  气虚型

多由肾虚、脾阳不振、封藏失职、脾不统血而引起。症见精神不振,行走无力,背弓腰硬,重症可见阴茎垂露,口色淡红,脉沉细,排尿次数多,尿量少,尿液呈淡红色。

3   治疗方法

对种公畜血尿的治疗,当按其病性的寒热虚实,辨证施治,使离经之血归于脉络,则血尿自愈。方用:当归、生地、蒲黄、小蓟根、白茅根、藕节等组成行血、清热、安络之剂。遇实热证,加栀子、黄柏、丹皮、赤芍等;遇虚热证,加知母、地骨皮等;遇气虚证,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经临床反复应用,多数病例12剂获愈。方中生地、白茅根甘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当归、蒲黄活血祛瘀,通络止血;小蓟甘凉,以治血尿见长;藕节甘平,善止血而无留瘀之弊,常用于多种出血之症。诸药合用,则有行血通络、清热安络、利尿止血之功用。

4   典型病例

1 师岗镇张沟村时某饲喂的一头2.5岁南阳黄种公牛,邀余诊治。主诉:该牛不食不反刍,排尿次数多,尿量少、有血。临床检查:T 40.3 ℃,R 37/minP 79/min,口色微红,舌苔黄,脉沉数,所排血尿呈均质性混合,暗红色。诊为实热尿血。治疗:当归、生地、赤芍、丹皮、黄柏、甘草各50 g,蒲黄30 g,白茅根80 g,小蓟根100 g,藕节为引,水煎灌服。同时灌服阿莫西林(0.25 g/)、氟哌酸胶囊(0.1 g/)16粒。第2天血尿减轻,继服原方1剂痊愈。

2   余关乡兽医站饲养的一头1.5岁纯种波尔山羊,由于配种过度,食欲减退且出现血尿来诊。检查:种羊背弓腰硬,T 38.7 ℃,R 28/minP 96/min,阴茎频频勃起,尿频,每次排出尿量约80 ml左右,尿色淡红,舌色淡红少津。诊为气虚兼阴虚尿血。治疗:党参、黄芪、当归、生地各25 g,山药、茯苓、地骨皮各20 g,知母、蒲黄各15 g,小蓟根35 g,白茅根35 g,甘草12 g,藕节为引,水煎灌服。1剂后血尿症状基本消失,再进1剂获愈。

5   讨论

5.1  种公畜血尿有实证和虚证之别,虚证血尿则多属肾脏,实证血尿则多归于膀胱。肾脏血尿多见于肾功能损伤,膀胱血尿多起因于微生物感染。

5.2  对种公畜血尿的治疗,与其它血证不同,不可轻易使用收涩之剂止血,否则可使尿液的生成与排泄受阻,易形成癃闭。临床用药应以行血安络为宗旨,引血归络、澄源清流而达止血之目的。

5.3  从临证情况看,种公畜血尿多无疼痛表现,这与血淋痛苦难忍、淋漓难下有明显区别。在具体临证时,实热型血尿应注意同血淋加以辨别,治疗上实热型血尿若对症配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则疗效更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