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知识 -> 种苗
三官桥畔崛起一座生态警营
时间:2011-09-22 00:00:00来源:中农兴业网作者:李四
闽西三明有句谚语:要建一座房,先挖一座山。两年前,福建省三明市三官桥畔,武警福建三明森林支队官兵掘地25米,用双手削平一座山,一座座漂亮的营房由此拔地而起。如今,三明森林支队营区内已经绿树成荫。参与过支队生态警营建设的官兵骄傲地说:“我们的营区比公园还美。” 誓将沙地变绿洲 支队刚搬进新营房时,官兵一点没有住新房的兴奋感。面对“举头望天堑,低头是峭壁”的情景,支队长周俊明和政委许长有明白:“一定要把眼前的秃头荒山变成绿色之洲。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要成为支队建设的当务之急。” 随后,支队号召全体官兵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家园出谋划策,当好支队党委的“军师”。支队党委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成建制、成系统”的建设思路,所有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外在感观、内在质量和系统配套方面都要跟上时代步伐,不搞短期行为,不搞对付工程,宁可现在艰苦一些,也要建成一流的现代营区。 机关把特支费、招待费压缩下来,把家底费和其他可以运用的经费集中起来,开源节流,多渠道集资100多万元用于营区园林建设。支队本着以“绿化中起步、美化中发展”建设生态营院的思路,先后聘请3家科研单位的生态环境建设专家参与营区绿化规划的科学论证,组织人员到周边营院建设先进单位学艺取经。 支队借鉴驻地小区和公园的绿化模式,按照绿化与营区美化相结合,绿化与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的思路,把营区划分为机关办公区、军事训练区和休闲生活区。支队党委根据营区地理环境合理布局,按照花园式格调,栽种梧桐树、榕树、铁树、凤尾竹、剑麻等植物,与营区建筑相得益彰。 园林深处是我家 编制规划仅仅是营区绿化迈出的第一步。根据园林设计专家的估算,支队营区绿化经费需要投入100多万元。支队领导们一听,都沉默了。资金不足就不能有所作为吗?支队党委“一班人”认为,靠官兵们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奇迹。支队党委在部队开展了“部队建设靠大家,建好部队为人家”的专题教育,有效激发了官兵以苦为乐、以队为家、共建秀美营院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很快,官兵们在完成以防火灭火为中心任务的同时,不分昼夜地苦干,平整营院,种植草皮、树木,铺设道路,凡是能自己动手的绝不请工人。由于营区土质差,起初,树栽一棵死一棵,草种一片死一片。为此,支队请来了三明市绿化工程处专家在技术上给予指导。按照专家的建议,用改良土将营院内沙包土覆盖60厘米,再在改善后的土壤上挖坑植树。几个月后,官兵们种下的树终于吐出了新芽。如今,这些树已给官兵带来阴凉。生活区有一条狭长的闲余地,官兵从营区外捡了两车鸡蛋大小的鹅卵石,铺了一条100米长的“健康步道”。节假日休息时,官兵很喜欢在这条小路上走几趟,既放松身心,又能按摩足底。有了美丽的营院,官兵很少外出逛公园了。 文化警营励兵心 支队在营区内修建了文化广场,种植榕树、芒果树、紫荆树3000多株,通过植物造景、雕塑作品等形式,努力为营院增添文化氛围,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与警营文化的有机交融。 支队采取历史与现实、生活与艺术、教育与娱乐“三结合”的办法,打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特色警营文化,成为营区绿化美化中的新亮点。支队把火场精神、团队精神、战斗精神、革命英雄精神作为营造崇文尚武的浓厚氛围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根据营区的具体特点,开辟了文学苑、书画苑和管乐苑,并设计制作了20多个灯箱宣传栏,把英模人物、军人格言、军旅题材的雕像等文化景观融入官兵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家在耳濡目染中受教育。 在这座花园式的警营里,笔者所到之处新风扑面:花园里,业余军乐队正在合奏《忠诚卫士组歌》曲目;微机室里,官兵们正在网上进行红蓝军对抗;俱乐部内,书法爱好者正在挥毫泼墨,几位“棋圣”激战正酣……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