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过境的日子里,芜湖县的田间地头能够看到不少成片倒伏的水稻。但是,有时仅隔一块稻田,另一片稻子却整齐地高昂着头,屹立不倒。这个由芜湖县高效农业研究会会长杨良金一手培育的新品种“罗莎”先天就有强大的抗逆性,经过2007年第16号超强台风“罗莎”袭击后仍安然无恙,由此便得了个和台风一样的名号。
家有“罗莎”初长成
眼下正是晚稻收割的关键时期,晴好天气经不起耽搁,芜湖县良金高效农业合作社40多台收割机在5000多亩稻田里连轴转。记者随杨良金来到湾沚镇高村村民高茂兵家的田里,“罗莎”茂盛的叶子一片片昂首向天。记者从杨良金手中接过一株稻穗,发现稻杆触手坚硬,谷粒颗颗饱满。按照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标准将糙米碾磨时,米粒将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五分之四以上的米粒,称为整精米。“罗莎”的整精米率达到了71.6%,比国标一等米59%的要求高出了12.6个百分点。当杨良金将“罗莎”送至中国水稻所稻米测试中心测试时,这个数字让国内外众多农业专家惊叹。
高茂兵夫妻俩是良金高效农业合作社的订单农户,他们今年种了150亩地,其中100亩是“罗莎”。杨良金免费为他们提供稻种和技术指导,2元/斤的收购价格让高茂兵很满意——今年他地里的稻子亩产约在千斤,掰指头一算,20万的收入指望得上。“就一点,”他笑着抱怨说,“杨老师对水稻质量要求太高了。”杨良金还以一笑:“那就对喽,不然凭啥让你200斤稻能卖出别人300斤的价呢?”合作社签约的农户都知道,尽管“罗莎”结实率高、抗逆性强,但种植过程容不得丝毫惫懒,严要求、高标准才能保证高品质。
谋求发展偿愿景
作为远近闻名的农民科学家,杨良金自己研究培育的水稻品种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的“良金一号”,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209个,但他的合作社里,95%的稻田里种的都是“罗莎”。
杨良金跟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认为最能与芜湖“四大米市”之首身份相称的水稻品种是“麻壳籼”,而“罗莎”是他所培育出的最接近“麻壳籼”的品种。杨良金研究发现,芜湖地区的土壤含有丰富的天然微量元素,“罗莎”恰恰能够充分吸收到这些微量元素,使其营养价值不言而喻。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的数据显示,“罗莎”长成的富硒香稻,每公斤精米含硒元素达到了0.05毫克,维生素B1超过普通米4.7倍,B2超过普通米82倍。在高村的机收现场,72岁的老农民高万福剥开一粒稻谷,摊开手掌让记者观察:“肚子不发白,嘴子(胚芽)大,上锅一蒸,那滋味——”他啧啧称赞。
尽管品质无可挑剔,但和市场上其他的有机富硒米一样,杨良金的“良金”牌富硒米在市场中的位置仍有点尴尬。因为种植成本高,加工工序复杂,走精致化、高端化路线的“罗莎”目前还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在今年10月26日开幕的首届芜湖农博会上,“良金”牌富硒米只展不销——如果按照普通富硒米价格销售亏损太大,实价销售又怕消费者难以接受。曾经有上海客商出价500万元想要买断“罗莎”,被杨良金婉拒,他笃定地说,“这是芜湖的好东西,不能在我手上卖出去。”目前他还是想积极培育品牌,撬开市场化的大门,将其推上更广阔的舞台。(良种)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