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学技术,找村官”“有文化,会办事,走村串户为农家”“懂事娃,贴心人,村官是咱自家人”这是五头镇最近流传最广的口头语,村民口中的“村官”是一批特殊的年轻人——08年12月上岗的8名大学生村官。
初到村里,他们朝气蓬勃、有文化知识、有干事业的劲头,但是在群众的心里,也有许多的疑问,“他们这些过惯了城里生活的娃,能吃得了农村的苦?不会在基层呆两天就走了吧?”“这些年轻娃学的都是书本知识,基层的事恁复杂他们能弄的了?”“他们这么年轻,真能带咱科技致富?”……
如今,这8名大学生村官已经在各自所服务的村工作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他们是怎样回答人们的疑问呢?带着这新的疑问,笔者走近了他们中的三个代表人物。
来之安之,用科技服务群众,农村也有大舞台
段宏勤,计算机专业,现任王府庄村主任助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入村后,她一方面广泛搜集、查阅有关农村政策的书籍和资料,熟悉和掌握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想办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群众,造福于民。在和村民的接触过程中,她发现农闲时村民们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除了喝酒、打牌外,其他娱乐方式很少。为改变这种情况,她与村干部一起对村图书室进行整理,把县里送到村“农家书屋”的1万多册图书编号上架,找来桌子、凳子,方便村民们阅读。这些图书内容涉及农村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卫生保健、政策讲解等,现在村民一有空就往“农家书屋”跑,聚在一起就是交流种养技术经验、致富门路。前段时间县三高、二高甲型H1N1疫情爆发,村民一下子慌了手脚,不知道如何应对,段宏勤也暗中替他们着急,她马上通过网络查询资料,把下载的资料送到村民手中、给村民讲解防控知识。在她的努力下,村里打赢了这场“抗甲感战”,现在村民安居乐业,全部健康 。王府庄村是五头镇的樱桃产业基地,但很多村民不会使用网络,于是,段宏勤就主动帮助大家上网找资料,让一些专业户通过网络掌握了市场行情,在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段宏勤还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网络,针对村民的不同需求,有计划地播放致富信息、农业技术知识等,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 段宏勤踌躇满志,她说:“现在,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尽快使王府庄村变得漂亮起来,群众更加富裕。”
真学实干,用真心贴近群众,农村也有大成就
郭朝阳,经济管理专业,现任五头村支书助理。五头镇是郭朝阳的家乡,对于自己所服务的五头村郭朝阳有着更深的感情。入村以后,郭朝阳走村串户,察村情、访民忧、解民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积极向镇领导、村干部、党员群众请教,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以提高自己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对全村300余家农户进行走访座谈,主动与村民交朋友、拉家常。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和走访,郭朝阳收集整理了60多条发展意见,写成了20000余字的调研报告和村情日记。
在 “三夏”大忙时节,郭朝阳先后帮助9户农民收麦种秋,并对秋作物进行管理。甲型H1N1疫情爆发时,为帮助隔离户收秋,他主动承包收秋任务最艰巨的张作明一家。一天中午,他看到村民王留松老人正吃力地在地里锄草,就连忙走过去帮忙。火辣辣的太阳灼伤了皮肤、坚硬的锄把将双手磨出了血泡、滚流的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没有叫一声累,直到将整个玉米地的草锄完;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与村干部一起扫大街、搞路容路貌。
就这样,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感动了村里的人, 和大家容为一体。谈起今后的打算,郭朝阳动情地说:“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我要加强充电学习,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勤干巧干,用真爱赢得群众,农村也有大平台
王玎,行政管理专业,五头镇河北村支书助理。王玎是洛阳市人,和所有城里的年轻人一样,玩网游、和朋友K歌曾经是他的最爱。在农村工作,他面临的考验也最多。入村后他把村里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王亚男等3位同学是村里的留守儿童,是王玎的帮扶对象,今年5月的一天,王玎在向王亚男的班主任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时得知,王亚男因患病住院治疗。他二话没说,买上食品,搭车来到医院。他一口气跑到了病房,把一包粽子、一箱饮料和200元现金放到了王亚男的病床前,并拉住王亚男的手笑着安慰道:“亚男,啥也别想,安心治病,等病好了叔叔给你补课。”之后,王玎每隔三五天就去医院看望王亚男,一直到她治愈出院。
河北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村两委.由于群众教育子女的观念比较落后保守,甚至对子女的教育破罐子破摔。王玎了解到这种状况后,想办法和五头三中、河北小学联系,多种方式开展子女教育的宣传,动员学校的老师给家长们做培训,使他们真正的当好家长,为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的他提议及带动下,村关工委更加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村鼓励开办私人幼儿园,初见成效。
大学生“村官”到村里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村民发家致富。王玎与村委领导商定,定期组织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开展针对性的种植、饲养技术培训,并自费购买了一些致富经光盘,放给村民观看,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致富的本领。为创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王玎配合村“两委”干部,在村里开展村容村貌建设,村里修成了五包路等一系列的村村通道路和7条同组通户道路,新建一个新农村小区、一个文化大院及一个400平米的文化广场。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他组织村里的以旱船为主的文艺表演,为倡导全民健身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王玎说:“关于文化建设,我正在思考怎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富民方针政策。”